現代的傳播學從起源到誕生的近百年來,經歷過紙媒時代、電報時代、廣播時代、電視時代、門戶網站時代、社交媒體時代,馬上又要迎來5G時代,視頻和短視頻會爆發......
雖然媒介平臺不斷變化、傳播的特點和信息分發的算法有變化,但是其背后傳播的原理一直沒有變。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的拉斯韋爾在1948年提出來的5W傳播模式依舊是經典的。
5W傳播模式:
誰(Who)——說什么(Say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對誰說(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精準的新媒體傳播也遵循5W傳播模式,我們做新媒體營銷時需要倒推:
你想達到什么目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需要說些什么?
具體對誰說?
在哪些新媒體平臺說?
為什么要聽你說?
把這些內容理清楚,做起新媒體營銷就井井有條了。
互聯網營銷和傳播的核心就是:在信息泛濫,內容高度同質化的時代,我們(個人/企業)如何才能與眾不同?別人如何才能記住你?別人如何才能知道你是某一細分領域里面比較權威的那個人?
傳播好自己,是贏得用戶信任的關鍵。我們每一個做營銷、做傳播的人,都要想一想你是誰,你的產品是什么,你的公司是什么,你在互聯網上有沒有一個標簽。
一個人的標簽和他在媒介上的內容是一種互相照應。標簽只是內容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內容本身,但標簽卻是傳播的重點,即IP記憶點。
所以打造品牌就是打造符號,打造IP就是在打造標簽:
標簽是用來幫助用戶識別的;
標簽是降低用戶搜索成本的;
標簽是獲取被發現的優勢的;
標簽是最容易被用戶記住的。
在新媒體的世界里我們記住的每一個人,實際上記住的就是一個個標簽。IP的本質就是我們存在于互聯網上的一個標簽。比如崔永元、劉強東、馬云、咪蒙、樊登、papi醬、李佳琦……現在他們身上有哪種標簽?
品牌就是你和多少人就某一件事達成了共識,傳播就是反復不斷地和很多人去說一個事。
品牌是傳播的結果,也是產品使用后的反饋。新媒體時代的傳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已經由過去單向的傳播變成了雙向的溝通。
今天的內容是泛濫的、冗余的,再好的內容發出去,分分鐘也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用戶根本記不住。一個好內容90%留給用戶的是一個美好的印象,而10%才是內容本身。
要想讓傳播/內容營銷的效率比別人高幾十倍、100倍,就必須做到“標簽為王,內容為后”,即內容捍衛標簽,內容服務標簽,內容豐富標簽,內容證明標簽。
內容是資產;內容是戰略;內容是最好的廣告;內容是企業的第1個產品。這些都是在說內容的重要性,卻不能提高內容營銷的效率。內容重要,標簽更重要!
標簽是什么?
標簽就是告訴別人你是誰,你代表什么,你是做什么的,為什么你可以做好這件事。
我們要想打贏“內容營銷”之戰,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地輸出內容的能力,講好自己產品/公司/行業的故事,用“內容”構建起所在細分行業的勢能。這是別人無法競爭和模仿的。
內容本身就是壁壘,做好內容營銷以后,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把IP打造出來了”,此外,還要學好傳播,通過傳播學不變的原理和規律,成百倍地放大傳播/內容營銷的效率。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