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紅人新經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紅人新經濟關聯產業的市場規模超5.5萬億元,產出內容的賽道細分和內容擴圈將更好的滿足用戶瀏覽需求;在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拉動了區域經濟,帶動線下實體經濟聯動發展;在提供就業選擇和幫扶的同時充分發揮人文與環保價值。未來,隨著Web3.0的發展,生產工具向人工智能邁進,催化去中心化生產關系的深化,產出的內容將會向三維的沉浸式交互方式去進行更多的迭代,也將會有愈加完善和嚴謹的機制來保障Web3.0下的創作者內容生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互聯網發展歷程演進
Web3.0推進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助力生產力經濟發展
1.1 紅人新經濟相關概念范疇
1.2 紅人發展階段概覽
紅人的學習與能力掌握需求不斷升級,虛擬時代帶來了紅人新力量
從紅人的發展路徑來看,專業化和職業化趨勢顯著,紅人的基礎能力不局限于產品闡述,更多延伸至與用戶達成情緒共鳴。隨著不同平臺規則和政策的變化,紅人對于平臺玩法、內容生產技術、垂類內容深耕等方面的學習需求不斷增加,隨著專業度的不斷提升,紅人的生命周期也相應延長。在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下,AI語音和創作技術逐漸成熟,紅人通過創建自己的AI數字人,以虛擬形象進行視頻拍攝等內容產出及商業合作,品牌主也同步進行虛擬IP沉淀,打造品牌的數字化代言人。
1.3 紅人新經濟發展階段概覽
沉浸式虛擬社交網絡時代到來,紅人新經濟多點賦能商業價值變現
在5G、AI、3D建模等前沿技術的強韌發展下,我國互聯網產業的活力穩定輸出,用戶對于網絡瀏覽的需求提升,促使紅人新經濟生態愈發完善,內容生態的持續優化和商業業務的不斷拓展,助力了紅人與品牌方內容資產和社交資產的沉淀,紅人新經濟蓬勃發展。
2.1 紅人新經濟發展概況
“三新”經濟增加值超21萬億,數字技術賦能紅人新經濟向縱深發展
受疫情的影響,市場經濟紊亂,企業發展在過去幾年整體呈下行趨勢,以數據和信息技術網絡為核心支撐的數字經濟成為政府和企業恢復經濟活力和生產的重要路徑。2022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10084億元,在GDP中占比達17.36%,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廣告營銷市場的回暖,帶動了紅人新經濟中AIGC等相關數字板塊的商業增長,同時,“三新”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也為紅人新經濟生態在Web3.0時期的布局和向縱深推進提供了技術保障。
數字經濟規模突破50萬億,產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增長中起到主引擎作用
隨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數字技術和信息網絡發展的數字經濟規模于2022年突破50萬億元,在GDP中占比達41.5%。此外,數字產業化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基礎,催生了大量具備大數據創新能力的行業,對于紅人新經濟來說,產業數字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品牌主和紅人等角色方對隱私數據保護的需求,同步促進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也為紅人新經濟生態帶來了更多富有生命力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板塊。
2022年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品牌主數字營銷意愿熱度不減
隨著市場經濟的穩步恢復,2022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10065.4億元,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6.8%,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隨著底層基建的不斷完善以及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雙向開放的持續強化,艾瑞對未來中國網絡廣告市場仍持積極態度。由于互聯網流量紅利在逐漸消退,獲客成本提升,促使品牌方將更加關注數字化營銷的開展,直接推動企業內部對營銷效果性價比的重視,為紅人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渥的土壤。
2022年我國紅人新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5.5萬億,同比增幅9.4%
2022年,我國紅人新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達55042億元,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9.4%,受疫情和整體市場經濟的影響,增速有所收窄。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AIGC等新技術對內容生產的顛覆,紅人新經濟生態將加速對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改造,推進線上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充分發揮現有平臺、流量和商業增長優勢的同時,延伸服務場景,將現有的互聯網人口紅利升級為數字經濟驅動下的數字化紅利,通過人才和數字化技術的升級拉動城鄉經濟、傳統制造業、旅游業等服務業的發展,2025年,我國紅人新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萬億。
從政策端到技術端,六位加持全鏈驅動紅人新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
Web3.0的發展,重新分配了紅人、品牌、平臺與消費者間的權益,并在AR、VR、虛擬空間等新技術的推動下豐富了紅人新經濟業態。同時,政策端順應了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趨勢,推進實體經濟與紅人新經濟相結合,助力實體經濟去中心化。隨著網民數量的逐年遞增和紅人新經濟生態的完善,用戶對瀏覽內容的需求和心理預期提升,平臺方和工具服務方很好地助力了紅人的內容創作與展示,同時,第三方數據和技術服務方提供了賬號與內容監測的保障,有助于紅人新經濟下營銷動作的制定。
高度成熟的頭部平臺現象和龐大的紅人體量制約了紅人新經濟高速前進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爆發,紅人新經濟在爆發式增長期后逐漸進入存量時代。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流量集中在抖音、快手兩大內容平臺巨頭,平臺頭部效應顯著,對于新入局玩家來說進入壁壘較高,友好度低。同時,伴隨內容創意的產出量加大,同質化現象顯著,紅人創作權益很難受到保護,降低了創作熱情與積極性。對于品牌方來說,平臺間玩法各異,以人為主導的內容平臺廣告投放難度較大,投流質量可控性較弱。
2.2 紅人新經濟生態概覽
六大主要商業模式滿足角色方在紅人新經濟生態下的商業價值變現需求
紅人新經濟生態下的商業變現主要依靠紅人的流量價值與內容創作展現完成,在平臺方和工具及服務方的支持下,為紅人提供成長空間,鼓勵紅人通過多元化的內容輸出培養自有粉絲流量池,賦能品牌方的線上營銷轉化。
Web3.0環境下衍生出的新型商業模式帶動國內數字營銷經濟的創新發展
Web3.0時期的創作者與Web2.0相比擁有更多的創作自主權,在區塊鏈和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內容產出擁有了全新的展現形式,在將線下場景遷移至線上的同時也為紅人新經濟衍生出了新型商業模式。同時,國內政策在助力Web3.0發展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管控,為避免虛擬貨幣的炒作以及二次交易產生的金融風險等,作為支撐Web3.0經濟體系運行的核心要素數字藏品,更多應用于國內的一級市場交易,主要表現為數字藏品的發行。
3.1 內容價值
短視頻廣告規模同比增長25.3%,電商廣告規模超4100億,內容轉化效果受品牌主青睞
2022年,中國短視頻廣告的市場規模達2548.7億,同比增長25.3%。短視頻平臺通過豐富的玩法及多元商業變現形式,進行電商引流,實現流量轉化,提高營銷收益。電商平臺相較短視頻平臺來說,雖然技術和運營投入成本較高,但擁有更詳實的商品介紹、更豐富的用戶評價及店鋪信譽度積累,更有利于電商平臺的直播銷售轉化,同樣深受品牌方青睞。
賽道細分和內容擴圈滿足用戶瀏覽需求,新興技術提升用戶體驗
在內容向垂類小眾賽道延伸的同時,汽車、戶外等垂直領域紅人的跨圈現象增多,“專業+生活化”的生活化內容越來越多的呈現在我們的視線中。隨著元宇宙與AIGC等重要技術的發展,為紅人新經濟帶來了新的內容形式,雖然從現階段來看,單純的AI技術還無法支撐虛擬人與用戶間復雜交流的順利進行,現場即興轉化效果較差,但未來隨著chatGPT相關技術的不斷升級和融入,或將改善這一現象,為紅人新經濟帶來更多的內容價值創造。
3.2 經濟價值
紅人新經濟為品牌方帶來的紅利仍持續,短視頻移動廣告同比增長17.1%
從不同媒體類型移動廣告市場規模份額占比來看,與紅人新經濟相關度最高的電商廣告、短視頻廣告和社交廣告蟬聯TOP3投入。其中,隨著紅人新經濟發展的日益成熟,抖快兩家短視頻巨頭平臺的運營不斷升級,短視頻廣告的移動市場規模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17.1%。在疫情的影響下,活動空間受限,用戶將更多娛樂時間用于手機瀏覽,進一步培養了用戶的網絡瀏覽及線上消費習慣,雖然互聯網流量已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但品牌方在紅人新經濟中的高獲益情況仍然持續。
紅人新經濟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帶來商業新發展
伴隨紅人新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物聯網等智能化服務的不斷升級,為具有商業沉淀的傳統產業塊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隨著疫情的好轉,國內旅游市場回溫,在紅人打卡式種草以及各地文旅局短視頻和直播的宣傳下,城市旅游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迅速火熱,同時,隨著游客對旅游需求和期望的不斷的提升,推動了城市旅游業的服務升級。
紅人新經濟通過內容輸出線上曝光引流,帶動線下實體經濟聯動發展
紅人新經濟為線下實體消費市場也帶來了一定的推力,紅人在互聯網環境下對于線下實體經濟的營銷,一方面,為商家進行導流帶來營收;另一方面,通過網絡監督促進了商家營業質量的提升。同時隨著Web3.0時代的來臨,為品牌主在流量存量時代帶來了新的機遇,各大品牌主開始拓展自己平臺的用戶流量池,通過線上會員轉化帶動線下實體發展。
3.3 社會價值
紅人產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催生多種就業崗位,打造就業新業態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迭代促使紅人新經濟生態蓬勃發展,涌現了大量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平臺和MCN等服務類機構,直接和間接創造了包含紅人、運營、策劃、培訓、物流、交易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多種就業方式。從WEIQ紅人營銷平臺統計數據來看,2022年注冊商家客戶數達19萬,注冊紅人數達237萬,其中職業化紅人賬戶數近104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93.97%,大幅帶動了互聯網經濟下的就業新業態發展。
提供就業機會和幫扶的同時,通過新興技術應用發揮人文與環保價值
紅人新經濟的發展創設新興崗位與就業形式,為自由職業者提供了新的就業選擇機會,為就業市場注入新活力。此外,還助推了鄉村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增加農副產品板塊的收入,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引領共同富裕。
產業端
Web3.0下生產力工具向人工智能邁進,催化去中心化生產關系逐步深入
與Web2.0時期相比,Web3.0時期以區塊鏈升級為底層技術支持,構建了去中心化的網絡,降低了紅人、用戶和品牌主對于平臺方的依賴度,隨著AIGC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數字經濟帶來顛覆式影響。未來,隨著算力和網速的不斷提升,硬件基礎會更大幅的躍升,產出的內容將會向三維的沉浸式交互方式去進行更多的迭代,同時,社交場景也或將延伸至更加完整的虛擬世界中。
紅人端
紅人質量將向強知識儲備型人才升級,創作者權益保護不斷升級
隨著AIGC等新技術形式的出現,內容生產的底層需要學習現有的語料積累,而在獲取現有語料的時候,由于沒有對存儲系統和內容標記,獲取人往往會存在成本無支出或直接向平臺支付成本的情況,創作者的權益很難獲得保障。未來,隨著技術的升級和普及,或將會有愈加完善和嚴謹的機制來保障Web3.0下的創作者內容生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內容端
粗放式內容產出向精細化演進,輻射產業范圍擴大,激發產業活力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主要的作用體現在提升內容生產速度,提供內容創作素材,在提效之余仍需要人工輸出進行二次加工,但未來,紅人和內容創作形式都會進行更新迭代升級,在保障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內容質量,打造差異化內容產出,優化互聯網內容社區環境。同時,從產業發展來看,內容產出綜合性更強的同時會增加更多的垂類賽道,輻射行業也將向傳統行業進行擴散。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艾瑞咨詢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