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運營社發現了一個現象:
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臺,似乎很久沒有出現“頂流”了。
關于“平臺頂流”的概念,運營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說起某個在大眾視野里“出圈爆火” 的知名網紅博主,人們往往能聯想到 ta 們爆火背后的平臺,這個博主就可以稱之為「平臺頂流」。
也就是說,達人想要成為“頂流”,標準有二:
第一,必須流量超高,才能夠被稱為“爆火”;第二,必須受眾夠廣,才能夠實現“出圈”。
但是,從數據上看,今年的出圈的達人遠遠不如“前輩們”,說沒有平臺頂流也不為過。
唱挖呀挖呀挖的黃老師 7 天漲粉 400 萬,真誠善良的導游小祁 2 天漲粉 255 萬,今年一度被稱為小紅書頂流的章小蕙、董潔,其粉絲數量甚至不到 400 萬……

與之對比,此前深耕農村短視頻賽道的張同學兩周漲粉 1000 萬,切入電商賽道的東方甄選單月漲粉 2000 萬,抖音健身第一股劉畊宏更是 7天漲粉 5000 萬,掀起全民熱搜狂潮。

前后流量對比,可以說差距極大。
為什么?2023 年這些出圈的達人沒能成為現象級頂流?抖音、小紅書真的再沒有頂流了嗎?
01
表面原因: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首先,運營社認為,頂流并沒有“必然屬性”。
達人可以被平臺捧紅,但是不可能只靠捧就成頂流。
平臺“捧”人的邏輯是:根據賽道的需求,找到那些具有一定特質的達人,從平臺端給予流量助推,從而讓達人的體量上升一個層級,甚至有可能讓達人“短暫”的出圈。
比如今年旅游業復蘇以后,一個游客為導游制作的感謝視頻爆火,導游小祁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從平平無奇的素人變成 350 萬粉絲的旅游達人。
這種模式下的達人往往只有兩個結果:
一來,平臺為了發展賽道“捧紅”達人,達人最后也被困在賽道中。
導游小祁出圈以后,他作品中和新疆美景無關的視頻,數據都相對一般。看起來,用戶更多的是將小祁當成“詢價問價”的窗口。

二來,平臺給予的流量有限,在沒有其他 buff 加持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內容出圈,達人消聲的現象。
比如唱火“挖呀挖呀挖”的黃老師,在走紅以后,她沒有更火的作品,視頻點贊也從最高的 700 萬掉到平均 10 萬左右。

回顧此前橫空出世的“頂流”們,運營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逆轉上述兩種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迎合了「某種時代導向」。
比如,初代頂流溫婉迎合了「普通人做短視頻」的需求。
2018 年的抖音定位還是短視頻音樂社區,出圈的內容也大多屬于技術流,對運鏡、卡點和樂感要求較高,這讓很多躍躍欲試的普通內容生產者望而卻步。
可以說,溫婉剛好出現在一個超級 app 的起步階段,成了普通用戶的創作標桿。
她讓很多人意識到,短視頻生產門檻其實很低,一段簡單的車庫搖配上“Gucci Gucci Prada Prada”這種洗腦音樂,就能造就超級爆款內容。

再比如,去年的抖音頂流劉畊宏迎合了「居家健身」的需求。
雖然不少文章認為“劉畊宏是抖音打造的健身賽道鉆頭”,但是其實抖音的健身達人并不少,只有劉畊宏成了現象級頂流。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恰好趕上了一段特殊時期,普通用戶的居家時間變長,健身欲望增強,劉畊宏實現了全國用戶居家鍛煉的需求。
你會發現,無論是短視頻時代普通用戶生產內容的需求,還是特殊時期全民居家健身的需求背后,都是一種時代導向。
“當整個社會的導向和平臺的內容創作者剛好契合到一個頻率上,超級網紅就誕生了”,蜂群文化運營總監張曙這樣說。
顯然,這種條件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我們常說“小火靠捧,大火靠命”。
02
深層原因:成于機制,困于機制
如果說時代的機遇決定平臺達人能否“登頂”,那么平臺的策略和機制,對“頂流的誕生”則起著決定性作用。
有意思的是,運營社觀察到,小紅書和抖音采用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但似乎都導致了“頂流種子”的凋零。
1)搜索推薦:一直沒有頂流
小紅書作為去中心化平臺的代表,被認為一直沒有頂流,但其實,小紅書不是沒有頂流,只是沒有「本土頂流」。
這和平臺的經營策略+推薦機制息息相關。
在內容策略上,早期小紅書和微博類似,主要通過邀請明星入駐,帶動品牌和用戶入場。比如范冰冰、林允、歐陽娜娜都是小紅書的“初代頂流”。
明星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護膚心得、日常穿搭,既滿足了粉絲了解明星生活的愿望,也吸引了普通用戶紛紛效仿,早期的小紅書靠著明星策略進入來大眾視野。
但是強大的明星效應,在很大程度上也擠壓了“本土達人”的流量增長空間,小紅書的頭部流量博主大多都是明星,比如范冰冰的粉絲量?1600w+,林允的粉絲量?1000w+,歐陽娜娜的粉絲量?800w+,與之對比本土的頭部達人林恩如粉絲量也不過才?240w+……

在推薦機制上,小紅書更加側重“搜索推薦”,平臺大部分的流量都來自于搜索流量。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粉絲多少,只要創作者的內容標簽或者封面標題踩中「搜索風口」,就可能產出爆款內容,這樣一來,數量更少的 kol 押中爆款的概率自然更低,也就難以出圈。
同時,普通用戶產出爆款內容后,由于缺乏運營經驗和內容儲備,也很難做到穩定更新,變成專業博主。

因此,這種模式下的小紅書,往往很難出現頂級流量。
2)算法推薦:頂流逐漸凋零
抖音的算法優勢在于,能夠將流量分發給本就具有優勢的達人,助力他們一炮而紅。
按道理講,這種模式本來會讓頭部達人層出不窮,但是因為抖音達人的迭代速度實在太快了。達人們 “走紅”更容易的同時,也“過氣”得更容易了。
超快的迭代速度下,很多達人、博主要么是還沒走紅,就已經被替換掉了,要么是頂流的位置還沒做熱乎,就已經過氣了。
比如在老師教學賽道中,@上海英語任?主打的就是老師的反差感——做英語老師的時候專業、強勢,讓網友有一種重返中學的感覺;但是她學習二胡的時候卻唯唯諾諾,即使被罵也不敢還口,讓一眾網友大呼很爽,@上海英語任?也憑此出圈,成為粉絲三百多萬的達人。

但是沒過多久,比@上海英語任?更極端的反差感老師達人就出現了,@湯匙不是鑰匙?憑借著二次元的外表,數學老師兼出題人的身份“狠狠”震撼了一波網友,目前粉絲數量已經超過@上海英語任。

因此,與其說算法機制造就頂流,不如說是造就了一批“頂流預備役”,極度內卷的廝殺中,很多有實力的達人還來不及沖向頭部,就被后浪沖下去了。
內容卷到這種程度,電商領域亦然,在今 2023 抖音電商作者峰會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提到,總共有 884 萬達人通過抖音電商獲得收入,其中累計 GMV 超過 10 萬的達人更是達到 60 萬。
抖音的達人生態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美團的外賣騎手,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頭部,其難度可想而知。
03
本質原因:抖音小紅書無頂流
是平臺蛋糕沒有擴大的結果
最后,運營社認為,「頂流青黃不接」是超級平臺進入緩慢增長期后的必然結果。
客觀上看,很多平臺的賽道紅利正在消減。
賽道和達人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出現新的有發展前景的賽道,平臺才會為了打造標桿從而扶持達人。
比如抖音要開發線上健身賽道,于是劉畊宏出現了;小紅書要針對高凈值群體發展買手電商,于是章小蕙出現了;抖音需要知識內容擺脫低價模式,獲得中產的青睞,于是東方甄選出現了。
平臺賽道可能很多,但是其中具有商業價值和用戶規模的賽道顯然相對有限,能夠在具有價值的同時,還能夠和有潛力的達人適配的賽道,就少之又少了。
因此,在超級平臺增速放緩以后,頭部達人的消減也可以說是必然結果。
主觀上看,平臺有意扶持中腰部達人,而非頭部達人。
畢竟平臺流量不是無限增長的,拿抖音舉例,從 2020 年日活破 6 億以后,抖音經過整整三年才破 7 億。
增長上的疲軟意味著,達人之間的流量競爭變成了存量競爭。如果放任頭部做大,勢必會對腰部和尾部達人產生傾軋,因此很多平臺都在扶持中腰部力量。
交個朋友的創始人黃賀就曾經在采訪中提到,“抖音流量分發制度變成 136 的梯度分成,即流量分布中 10% 給到頭部達人,30% 給到垂類達人,60% 給到品牌”。
這種模式對腰部達人和新人友好,對頭部卻有些殘酷。
對此,千萬帶貨主播彩虹夫婦今年五月就在視頻中提到,今年直播間的流量腰斬,從前輕松就有 10w+,到現在只有一兩萬,即使是自己這種的頭部達人,稍不注意也會虧錢。
面對同樣情況的還有內容達人,@多余和毛毛姐?憑借著男女反串和各種搞笑段子走紅后,也面臨著流量流失的問題,巔峰時期他的粉絲量曾達到 3000 多萬,目前已經掉到 2000 多萬了。
當然,面對這種現象,頭部達人們也有自己的對策:
運營社觀察到,一部分達人選擇培養自己的腰部主播,從而繼續獲得平臺的流量紅利。比如今年 10 月,小楊哥就曾經在直播間聲稱自己要退網,將機會留給自己的徒弟和其他內容生產者。
另一部分達人則選擇多線布局,去其他平臺看看機會,前有交個朋友正式入駐京東,后有東方甄選“出抖入淘”,平臺紅利下降以后,頭部達人也在積極謀劃自己的出路……
04
結語
頂流這個詞由來已久,但是真正的「平臺頂流」其實寥寥無幾。
他們被時代垂青,出現在重要的歷史節點,改變了一個平臺甚至行業的走向,但是也引發「流量控制權」和「產品定價權」的戰爭。
后來的頂流雖然看起來層出不窮,但是在完善的平臺機制下,他們的花期卻越來越短,影響力也越來越有限,以至于出現“鐵打的平臺,流水的頭部、頂流”的現象。
因此,如果問平臺是否還會出現下一個爆火的流量達人?運營社認為會的,只需要等到新的時機即可,互聯網從來不缺制造流量的“奇點”。
但是,還會再有曾經那樣的平臺頂流嗎?
很難。
參考文章:
《東方甄選“入淘”,抖音不吃香了?》,曹銘
《2023,消失的超級網紅》,陳首丞
《東方甄選走紅一周年,現在怎么樣了》,李松月
《小紅書需要一個李佳琦》,老電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運營研究社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