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經營+管理大綱,跟《管理手冊》有區別
有的人說《華為基本法》是一部管理大綱。從第二部分就是經營政策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部經營+管理的綜合大綱。
有人說《華為基本法》跟企業的管理手冊有什么區別?管理手冊是基本沒有經營類的內容的。
其實將《華為基本法》剖析完,個人認為《華為基本法》更是一部非常龐大全面的經營方案。每個部門、每個主管能夠將其中對應的原則、政策吃透,并形成規章制度去實施,就能夠將自己的部門職能工作經營好。
所以說,《華為基本法》是統領企業經營管理絕大部分內容與活動的綱領性文件。就像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其他的具體的法法律條文,規章制度內容的制定,必須遵循此法。
【引用】
華為在《華為基本法》的引導下,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管理建設,并逐步形成了穩定的組織與管理模式。包括研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計劃管理、質量管理、審計管理等。
一、經營大于管理,并且經營要有重心
本章的基本經營政策作為第二章內容非常精準。沒有經營,沒有業績產生,哪來價值體現,哪來價值分配?沒有經營,管理又有何意義?
此章告訴企業,工作要有重點,首先經營政策上,要有工作重點與經營重心。本身《基本法》就是對一個企業的管理哲學、管理思想的梳理外,作為經營管理大綱,對重點工作進行明確,為規章制度、執行作指導。
從這里可以看出,雖然《華為基本法》被大家認為是一部管理大綱。但文本首先就提出了整個的經營政策體系。這就說明現在普遍的公司經營大于管理的意義。沒有經營,管理都是空談。
【引用】
任正非: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在管理上不是要超越,而是要補課,補上科學管理這一課。
二、產品研發
產品是企業一切經營的基礎。當然,一個企業是有其商業模式的,只不過是在企業初創之時,就要想清楚。也就是說,商業模式只是一次過的事情(當然后面也可以調整),產品研發才是企業從初創到未衰亡,都要去做的事情。
在華為,產品研發,提到過從模仿到顛覆式創新,這種創新貫穿始終,是難能可貴的。也是突破不少企業的產品創新原則。
一些人認為商業模式、流程、人才、技術等等是企業成功的最核心要素。其實華為基本法告訴我們,產品才是。
對這句話對科技企業而言,有更加大的重要性。從多家全球一流企業的高管訪談中得出,創新、持續創新是他們印象最深的一條。所以必須保持研發,推進產品升級、換代或者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三、市場營銷
營銷是一個企業的龍頭。營銷產生業績。有的企業都進行全民營銷,體現了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將產品銷售出去,使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
在這方面,華為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觀點: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并且還提出要將客戶的客戶服務好,很有借鑒意義。
德魯克說企業組織存在的基礎是創造顧客。企業組織的兩種功能就是營銷與創新。也有人說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就是企業成長的微笑曲線。華為公司在華為基本法中,把這兩條當做經營工作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其是真正理解企業的。
四、生產方式
曾經有在英特爾和蘋果這兩家全球一流企業巨頭都工作過的企業家談到過,這兩家企業的用人和生產方式都明顯不同。生產方式決定了最終的組織結構。華為公司注重組織能力,從這里可以看到,從生產方式這里就可以追溯到其在這方面的關注性了。
五、理財與投資
華為公司做到這么大,為什么還不上市?大大家為什么一直在問華為公司不上市?其實從這里就已經看到了原因。在很早以前,華為就已經把理財與投資方面的問題想清楚了。
清晰的經營模型
如上這5個方面的經營政策,一個重心,加上產品與營銷這兩頭,用好的生產方式整合起來,在長期發展中注意資金的獲取應用,實現戰略實現的資源與能力的支持。清晰明了。
【引用】
任正非提出,華為的管理引導,還要圍繞基本價值觀,進一步優化,要在流程中設定監控點、審計點,并負責任。要深入到實際中去。
原創作者譚長春,可樂-華為-茅臺價值輸出者。華夏基石(華為基本法建設者)首席專家,為企業提供學華為及《企業基本法》、企業文化建設等服務。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