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最成功的民營企業,很多人第一直覺會想到華為、阿里巴巴與騰訊,但很少有人會提及中國平安。
但實際上,中國平安的商業成就絲毫不遜色于上述3家企業。2021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全年實現12876億元的巨額營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16.18億元。
為什么同樣級別的商業成就,中國平安會經常被忽視呢?這可能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平安的“中”字頭,讓人們誤認為其是國資委下屬的央企,并非是完全靠市場化競爭取得成功的。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平安的主業是保險、銀行與證券等金融業務,公眾更喜歡實體型企業,而對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排斥。
上述兩種看法其實是對中國平安巨大的誤解。
首先,中國平安的主業雖然是金融業務,但其起家的保險業務并非像傳統國有銀行那種低垂的果實,其早期是一個被很多人輕視的臟活累活。并且,保險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其他各個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協同價值,其本質上也是屬于實體企業的范疇。
其次,中國平安并非是什么央企,而是從深圳蛇口的一家區域型產險企業發展而來,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體制的束縛。
在中國平安的發展過程中,其創始人馬明哲居功至偉。是其敢為天下先,突破了體制的重重束縛,是其在領導中國平安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最終讓中國平安一步步實現業務迭代進化。
第一次進化,是從一家位于深圳的地方型財產保險公司,升級為一家全國性的財產保險公司。
第二次進化,是從一家財產保險公司,升級為一家覆蓋財險、人壽險與健康險的全國性綜合保險企業。
第三次進化,是從一家保險企業,升級為一家涵蓋銀行、證券、信托、資產管理與融資租賃等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綜合性金融企業。
第四次進化,是在科技領域大力投入,逐漸形成“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全新戰略布局。
上述每一次進化,都是開行業之先河,一開始并不被外界所理解。但馬明哲都憑借著前瞻的戰略洞察與超常的戰略定力堅持了下來,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終造就了被華爾街投資人士贊譽為“孤品”的綜合金融商業模式。
本文梳理了馬明哲領導中國平安至今34年歷程中的80條商業思考,包括創業維艱、戰略升級、管理之道與人生成長等維度,這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讀者理解為什么中國平安能成為一家萬億營收,千億凈利潤的企業。
一、關于創業維艱
1.我這輩子不想做別的事,只想把平安做好,讓這個民族企業和國際公司一樣好,甚至比它們還要好。
2.平安是改革的產物,不能成為改革的對象。
3.過往三十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彈指一瞬,但平安伴隨“春天的故事”的旋律,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扎根南海之濱深圳,在這片充滿生機活力的沃土,精心耕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競爭中求生存,創新中求發展。(2018年新年致辭,此時正值平安成立30周年)
4.平安永遠不要去想守業,想守業的話,那就不是平安。如果有一天,你們發現我這個董事長開始談守業了,就可以讓我下課。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不停地創業、永遠不斷地在克服困難中前進,永遠勇敢地迎難而上。
5.遇難而退是狗熊,與難共存是必然,迎難而上是平安。
6.縱觀中國企業發展,在從小到大的過程中,可能90%的企業都消失了;從單一到多元的過程中,95%的企業都不見了,全世界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7.中國的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崛起的背后,一定是以幾家全世界最杰出、最優秀的企業作為支撐,平安必定是其中的核心企業之一。(1999年,馬明哲在《平安新價值管理文化》一書中寫下了平安的奮斗目標)
8.好比一個人一開始挑80斤水,第一個目標是150斤,然后是兩三百斤,最后才是千斤重擔。大概在創業十年后,平安形成了“要做中國崛起過程中,全世界最杰出、最優秀的核心企業之一”的長期目標,并和國家富強、人民揚眉吐氣關聯在一起。
9.平安是蛇口的孩子,30年來,我們從未改變當年從蛇口出發時的精神和品質。永遠在創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這句話是蛇口基因的集中體現,也是平安文化的精髓概括。在這樣的鞭策下,平安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蛇口基因能保存多久,平安未來就能走多遠。
10.30多年前,平安提出一年完成500萬元的保費目標,這一目標僅是中國人保保費的幾千分之一。很多老同事都是內地的干部,剛到深圳,無法解決住宿問題也毫不介懷,白天一起騎自行車跑業務,晚上回公司打保單,夜里就睡辦公室地板。
11.平安保險是個新生兒,用什么來證明它的生命力呢?一是靠一顆對客戶的真誠的心,二是靠每個人忘我的工作。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12.一停下步伐,就會失去沖勁和激情,失去應對挑戰和壓力的能力,這樣終有一天會被淘汰。社會在不斷地變、市場在變、競爭者也在變,機遇和挑戰每天都不會一樣。
13.在隊伍行進的路上有一座山或一條河擋住了去路,75%的人可能放棄;20%的人可能選擇繞行,猴年馬月才能到達目的地;只有5%的人,會選擇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不達目的誓不回頭。
14.我的司齡是30歲,我的心態也只有30歲,30歲算是正當年,還可以和大家一起奮斗、繼續努力。希望平安創立100年時的CEO會說,我們最早那個叫馬明哲的CEO干得不錯。
15.平安的成長,得益于國家富強,得益于社會繁榮,得益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也正是我們30年前從蛇口出發時最原初的想法和憧憬,是中國平安立業的初心。面向未來30年,我們要更加銘記這個初心,更加懂得責任之重,更期待為民生改善盡綿薄之力。(2018年,馬明哲寫給平安人的2018年新年致辭,此時正值平安集團30周年)
16.我主要負責從0到1的創新,從1到N就交給團隊去做。平安從無到有,從產險到壽險,到信托、證券,到陸金所、好醫生、金融壹賬通等30多家子公司,每一個新模式出來,想明白后就開始找團隊,推一把、扶上馬,然后我再開始下一個0到1。
17.平安不是一個賺錢機器,而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
18.推銷的不僅僅是一個保險產品,更是一份對親人的關愛和責任,一份對未來的保障和承諾。
19.平安姓社會,平安姓公,屬于全體股東。管理層就是打工仔,不為某一單個股東服務,而是服務于全體股東。(當被問及平安公司是什么類型的公司,馬明哲這么回答。平安是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股東多元化。平安在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本公司沒有控股股東,也沒有實際控制人。)
20.越了解越后怕,美國的大公司主要靠管理,一切都計劃得很周密,尤其是電腦技術水平,只要輸入指令,要什么有什么,將來科技在企業中的作用可能會越來越大。(1993年,馬明哲去美國考察兩個月后的感受)
21.平安要建成百年老店,只有一條法則,那就是誠信。如果只有通過不誠信才能獲得保費的話,這樣的保費寧愿不要了。我們要業績,更要道德操守,更要誠信。(2001年,平安遭遇“投連險退保”危機,如果部分客戶退保的話,當時平安的損失將超過20億元,而平安一年的凈利潤還不到18億元。馬明哲選擇了“如果客戶要退保,馬上安排退保”。)
22.客戶要的更多是我們的誠信。投連事件,是平安壽險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給我們上了最深刻的一課,如果我們能永遠記住,它也是我們最珍貴的一筆財富。(2001年,平安度過“投連險退保”危機后,馬明哲發出的感慨)
23.在有生之年,積極致力于業務員品質的提升,改善整個隊伍的職業形象,讓平安的業務員隊伍成為公眾最可信賴的隊伍,讓這個行業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行業之一。(2001年,平安度過“投連險退保”危機后,馬明哲發出的感慨)
24.小勝靠機遇,中勝靠人才,大勝靠平臺,長勝靠生態。生態包含了平臺、人才等。我們對“金融+生態”戰略的探索,已經進入無人區、深水區,放眼世界,無先例可循。過去,我們有中國范圍內的創新,現在我們有世界范圍內的創新,并逐步取得了突破和階段性成果。(2018年5月,馬明哲在平安成立30年慶典上的講話)
25.危機感是平安創新的持續動力和方向。
26.金融的天職和宗旨是服務實體經濟,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發展著力點,要為實體經濟和國家重要戰略、重大建設引入“活水”,保駕護航。(2022年10月)
二、關于戰略升級
27.不怕多花錢,只怕走錯路。
28.為什么平安能夠走到今天,和同業的差距逐漸拉開?因為我們總是有危機感,因為我們總是比同業看多幾步,總是比同業提前走幾步,否則我們肯定輸在未來。
29.我如果只做今天平安要做的事,那平安就沒有明天。只有做明天的事情,平安才有明天。
30.創造巨大差異的變革是有阻力、有成本的,但是必須創造這種差異化,正是主動追求巨大差異才成就了不一樣的平安。
31.我國金融企業與西方的金融企業處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上,后者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專業化經營,而我國金融企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專業化水平相對比較低,自身的管控能力和約束能力還很有限,單個業務所產生的風險如果缺乏有效控制,可能會引發巨大的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堅持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企業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各行業特點不同,分業模式也會有所不同。(2001年,馬明哲接受《人民日報》采訪,回應關于分業經營的看法)
32.此次匯豐參股平安,在很多媒體眼里,平安已經大到足夠使它們時刻保持關注了。大,當然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大背后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的,否則,我們會在大的恭維中迷失了方向,大而無當、大而不強,最終成為恐龍。這樣的大企業不會是我們共同奮斗、賴以依存的家園。(2002年,匯豐入股平安,平安的資本實力更強,一時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馬明哲在內部備忘錄中提醒高管們保持警惕)
33.站在岸上的人永遠學不會游泳,這次(2008年)金融危機,嗆水的都是會游泳的機構。嗆水不怕,關鍵是嗆水之后,我們能否提高游泳技術,掌握搏擊風浪的能力。
34.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單靠一個產品的領先,最多維持幾個月;靠一個系統的領先,最多維持一兩年;實現整個平臺系統領先,則對手就無法復制。
35.平臺建設是制度建設的延伸,平臺致勝是比制度致勝更高的層次,平臺是比制度更高的競爭利器。因為平臺是全方位的優勢集合,不僅包括制度方面,還有組織方面、業務方面。通過平臺達到的領先,強調的是持續、全面的領先,不是一時一地或者某項業務的領先。(2008年,平安從矩陣式管理逐步向平臺化演進)
36.要跳出金融做金融,不要將綜合金融看得過于復雜。
37.綜合金融就是這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8.綜合金融要成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是擁有高度協同的文化,第二是建立龐大、高效的系統平臺,第三是擁有強大的主業,第四是擁有合適的政策與監管環境。(2010年,平安開始向綜合金融方向邁進)
39.發展綜合金融主要是三大挑戰:
最大的挑戰和門檻是文化,發展綜合金融必須統一思想,統一文化,剔除本位主義,擁有業務發展的整體觀、大局觀;
其次是有效的協同機制的挑戰;
最后是對中后臺進行集中、對數據進行集中的挑戰,因為金融業務有很強的復雜性,保險、銀行、證券等各類業務在數據標準、經營機制等方面都有較大的不同。
40.綜合金融和后援中心就好像“一個廚房,多個餐廳”,想吃不同菜系的人可以去不同的餐廳,后臺的大廚房會根據不同需求提供不同菜系。(2003年,平安開始建設張江后援中心,2006年建成了標準化、流程化、工廠化的金融運營后臺)
41.“金融后臺工廠化”的路子,別人都怕煩怕難,怕短期看不到成效,所以都不做。只有平安堅定不移地做了下來。
42.按照老觀念、老方法,非要區分保險模式、銀行模式、證券模式,毫無意義。……如果自己不改變、不轉型、不革自己的命,很快就會被市場、競爭者革命。對這種市場形勢,沒有任何選擇和退路。發展就是硬道理,面對變化,我們必須要調整心態,做到思想上積極,行動上主動。(2008年,馬明哲談及綜合金融的改革)
43.世界上沒有一個改革有萬全之策,只是利大弊小的選擇。我們只有把改革中會遇到的問題考慮得復雜一點,把改革中會面臨的挑戰考慮得深入一些,才能把相應的對策制定得更加充分和全面。(2017年,馬明哲堅定不移地推動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戰略)
44.未來銀行業的發展是非常艱難的。如果僅僅依靠自身盈利,無法支撐快速增長的資本需求。銀行的商業模式要向“零售業務加輕資產業”轉型。對公業務也要轉型,“打獵式”的發展模式已經過去了。
45.發展電子商務歸根到底是創造兩個價值:一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二是自身創造價值。國外金融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在網點發展上可能慢一些,但科技手段發展會很快,所以發展電子商務是整個金融業迎接未來挑戰的重要步驟。(2000年7月17日,平安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并推出了一站式綜合理財網站PA18)
46.(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放市場之后,國內的公司需要加快走向國際化,國外的公司也要完成本土化。平安的國際化戰略在10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平安使用了國際一流的咨詢公司,全方位與國外同業合作,建立一個可以容納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文化,引進國際一流的專家,事實也證明我們是成功的。我們雖然付了一點過橋費,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2001年3月24日,馬明哲通過PA18網站在線回答員工問題)
47.金融行業不需要實物交易,更適合應用互聯網渠道。如果互聯網進入傳統行業更快,互聯網就贏了;如果傳統行業能夠更快地應用互聯網科技,傳統行業就贏了。未來,我們的重要戰略是用現代互聯網科技來引領綜合金融發展。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企業各有優勢,在思維方式和文化上,互聯網企業更加創新、年輕化。雙方可以在產品、營銷渠道上進行合作。
48.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60%以上的現金、信用卡會消失,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由互聯網企業代替,大型金融機構的前臺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90%以上的個人金融業務在線上服務。(2013年11月,馬明哲在復旦大學舉行的一場互聯網保險論壇上做出的預測,此時他和馬云、馬化騰共同成立了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
49.“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經營模式,一個從右到左,一個從左到右,邏輯上兩者是相反的。“金融互聯網”首先是從金融業進入,然后到服務,再到行業和市場;而“互聯網金融”是從體驗和服務開始,到行業和市場,再到金融。(2014年1月,馬明哲在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上談及他對互聯網的思考)
50.現代科技的確發展迅猛,給全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客戶的消費習慣在改變,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在革新,但壽險產品的特殊性使得互聯網無法完全取代壽險營銷員。(2017年,馬明哲在平安人壽2017年高峰會的講話)
51.數據化經營的本質,是為了實現先知、先決、先行。未來任何競爭的成敗都取決于數據化的能力,平安的目標就是“全面數據化經營”。
52.競爭是正常的,任何行業都存在競爭,競爭才能促進行業發展。正因為有這樣一批卓越企業相互不甘落后地競爭,才有今天互聯網的蓬勃發展。(2013年11月,馬明哲在復旦大學舉行的一場互聯網保險論壇上的講話)
53.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一旦我們的戰略、方向確定,對于建設性的意見,我們應該聽取,但也不能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改變我們的戰略。所以,我們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其他人要說就讓他們去說吧。
54.平安的能力是我們創造的,更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賦予的,參與“智慧城市”是平安把這種能力回饋社會的方式,即便開始不一定賺錢,但我們別無選擇,舍我其誰!
55.投入100億元幫助貧困農村地區,實現根本性脫貧。(2018年,平安計劃投入100億元啟動“三村建設工程”,到2022年10月,已經累計投入近500億元資金幫扶鄉村產業發展)
56.過去我們的保險是冷冰冰的服務,但現在我們追求的是一個現代新金融、新醫療保險模式。平安希望能夠在傳統的保險領域升級,提供一種新的保險服務。
57.金融是現在時,醫療是未來時,是平安下一個10年的大布局。(2021年2月4日,中國平安發布了2020年年報,馬明哲在年報致辭中提及未來的戰略)
58.我時常坐在辦公室都感到誠惶誠恐、提心吊膽,擔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覺就被數字化時代所淘汰。數字化時代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贏家通吃......未來,全面數字化必將成為平安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與“領頭雁”。(2021年,馬明哲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署名文章談“數字化”)
三、關于管理之道
59.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系統上。
60.企業是樹,文化是根。
61.事實證明,即使是一流的產品和項目,如果不能執行到位,也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一流的戰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
62.1997年之前,我們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流程還能勉強適應業務;1997年后,和公司業務迅猛發展勁頭相比,管理能力逐漸顯得脆弱起來。
63.你們爭來爭去,但誰有過做世界一流企業的經驗?我們通過麥肯錫直接學習世界最先進的東西,就等于走捷徑。(1996年,馬明哲聘請麥肯錫為平安做改革方案,遭到內部反對)
64.價值最大化原則是平安人為人處世的橋梁,是平安經營管理的行動綱領。凡是有利于公司價值最大化的事情,就是對的,就是我們努力追求的。(1999年,馬明哲談平安的企業文化)
65.平安的人才梯隊很強,任何一個崗位都有很好的梯隊,不是靠某一個人。
66.只有我們業務同仁收入增加了,主任、經理收入增加了,才能證明業務品質、技能產能確實提高了,說明客戶更加接受平安,不但接受平安的壽險,還接受了平安其他豐富的產品和服務。(2014年,馬明哲建議將提升業務員收入列為壽險“一號工程”)
67.平安管理層中60%來自海外,不同文化、背景、語言的同事在一起愉快工作、精誠協作,有成就感,有包容的文化,才有良好的團隊合作。
68.我們是看準方向在哪里,再設計好精確的圖紙,然后鋪好路再走過去。但互聯網公司是先不管東西南北,有任何靈感,都靠撞墻把路給撞出來。傳統金融公司往往會考慮多看幾眼,等有感覺了,再向前走,雖然可能會比互聯網公司慢一點,但我們一直努力讓自己快點適應新的環境、文化和形勢。(2014年,平安積極向科技與互聯網型的金融集團轉型,馬明哲談及傳統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文化差異)
69.沒有什么秘方,有的話也就是啟用優秀人才,平安有很多年薪上千萬的管理者。(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問馬明哲:“你管理平安萬億資產,有什么秘方?”,馬明哲如此回答)
70.許多人認為董事長是領導董事會的,其實董事長就是一票,只不過我額外增加了一個召集、組織董事會召開的權力,根據股東和業務的要求,把議案提出來。董事會是集體決策。董事長是推選出來的,不是誰指定的。
71.一家公司如果和具體的個人牢牢綁死,長期而言,一定不是好公司。平安要成為“百年老店”,永續經營,就不能依賴于某個人的品牌和作用,而要靠整個團隊的力量。我的責任是不斷完善和加強平安的團隊、文化、制度,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72.平安經營和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我的工作在于,努力創造一種機制,交出一個誰都能帶著向前走的平安。無論我個人何時退出,平安都會像一艘有自驅力的航空母艦,勇往直前。未來,我希望我能變為觀眾。
73.(我)什么時候退休,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股東認不認同。比如今天的股東大會進行了投票選舉,如果大家不選自己,自己就不合適繼續在公司任職了,這個決定權在于股東。
第二,對自己來講,是否退休,取決于是否可以繼續為公司創造新的更大的價值。
第三,是否退休,還取決于平安集團是否有更優秀的管理團隊。未來平安集團要讓更優秀的人登上這個舞臺,平安現在管理團隊是很強大的,基本上都是50歲左右,各方面能力都很強。
四、關于人生成長
74.成功絕不是某個人的成功,只有積極地幫助同事、下屬成功,幫助他人成功,你才能成功。
75.昨天的馬明哲絕對領導不了今天的平安。
76.袁老(袁庚)對我個人的影響非常大,主要有三點:第一,他對新事物的敏感和學習能力令人佩服,他永遠追求而不滿足,即使已經有很高成就,也不故步自封;第二,他胸懷寬廣,能聽取不同意見,對新人、新事物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非常包容;第三,在平安遇到挫折時,他無私地站出來支持平安,保護平安的新機制、新道路。
77.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要犯錯。許多人的共同心理是怕犯錯誤,有的人甚至幻想一輩子不犯一點錯誤,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不怕犯錯,善于從錯誤中學習,又能保持良好心態,這才能完全發揮出人的最大潛能。
78.人生就是如此,順境逆境共存,只有在逆境中的成長才更扎實。關鍵要保持積極心態,永不言敗。艱難困苦都是暫時的,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毅力,把苦難當作鍛煉意志、磨煉品格的好事。現在多吃苦不是壞事。
79.教育好一個貧困的孩子,可以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1993年,在馬明哲的倡議下,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組,開啟了公益之路)
80.有些人淺嘗即止,小富即安,注定成不了大器;唯有以堅強的毅力和決心,保持節奏,調整步幅,起跑、中途跑、加速跑、沖刺,各個階段都不出現大的失誤,才能成功沖線。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