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時保聯有多重要。
●要與朋友保持聯系,要不然感情沒了;
●要與客戶保持聯系,要不然合作涼了;
●要與家人保持聯系,要不然親情沒了;
●明星要出現在公眾視野,黑紅也是紅......
品牌也一樣,這也是為什么大品牌已經具有了知名度還需要品牌部,就是讓自己時刻保持「在場」。
這里的在場對于不同階段的品牌有著不同含義:
第一,經典品牌(百年品牌)面臨的挑戰是,需要鞏固地位,爭取新成長的年輕人。將歷史沉淀的文化基因,融合現代社會的表達。
第二,成熟品牌(30年以上)面臨的挑戰是,地方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可度通常很高,想要面向全國,就需要有影響力層面的躍遷。
第三,新銳品牌面臨的挑戰是,需要通過品牌戰來突破產品帶來的增長瓶頸。
無論什么階段的品牌,遇到的問題不一樣,但是「在場」都是同樣的稀缺。
不保持在場,就會丟失市場
什么是「在場」?
品牌可能成為百年企業,但不一定都“在場”。什么意思?柯達、諾基亞是經典品牌,但是被時代淘汰。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也不代表能一勞永逸,也有可能是過去時。
這也是為什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奔馳、寶馬以及奢侈品等具有歷史品牌沉淀的品牌,依然不遺余力的在爭取年輕人,每年花著幾億的營銷預算,不停的保持“在場”,因為不爭取年輕人就是落后當下的時代,不保持在場,就會丟失市場。
Nike通過它的品牌表達,代表了一代“美國夢”的個人拼搏,不服輸的精神。萬寶路成為西部牛仔的代表。品牌融入了社會的一部分,成為了極具價值觀的符號。這些品牌代表了時代,順應了時代。
如果不能代表著時代,就選擇與這個時代同頻,順應時代趨勢和潮流,成為“時代現象”的代名詞,或者與這個時代最具價值的現象靠近,與用戶的討論最貼近,與年輕人的興趣最接近。
所以,這個存量時代,邁向品牌必須成為一個現象,保持「在場」,是一種時代策略。做好準備,迎接每一次全民話題、全民討論帶來的機會,成為現象級的一部分。如果品牌不在場,失去的就是真正塑造的品牌機會。
爆品不等于品牌,流量不等于人心
在流量的背后,思考的是人心。流量可以打造爆款產品,但是品牌要考慮的是更深層次的價值支點。過去幾年,隨著新消費的浪潮,好像打造爆品是所有品牌的KPI。但是,爆品終究還不能成為品牌,產品永遠可以被對手趕上,甚至是超越。
過去2年,疫情政策、原材料上漲以及供應鏈的各種壓力,企業負重前行,但是23年發現頭部美妝品牌開始集體漲價,復蘇趨勢明顯,開始回歸到品牌塑造的原點。
所以,爆款邏輯要改變了,將產品優勢轉化成心智優勢,才能找到品牌更加長期的支點。
在凱度的消費者研究中,展示了一個品牌在表達對可持續方面價值貢獻時,對消費者情感的影響的波動。情感因為無法量化,因而能量才更加巨大。
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在微博參與公共議題討論,凸顯社會價值和企業責任。無論是對于站內的轉化還是電商的搜索指數,平均好感度都有顯著提升。
比如華熙生物在2022年高考季,在微博協同業內專家去討論“合成生物”的未來,給畢業生答疑解惑,更加了解行業的未來及就業情況。
比如OLAY一直以來對女性科學家關注,在2022年教師節開啟#致敬人民教師#品牌項目,講述女科學家導師的真實故事,展示女性力量和價值。
女性的話題,特別容易引起討論,甚至由微博引發延伸到其他平臺。babycare在世界鎮痛日之際,聯合醫師報,發起調查話題#我國僅30%產婦使用無痛分娩#,因為話題極具共鳴性,引起了廣泛的女性討論,不但有寶媽分享分娩的感受,也有女性站出來表示支持無痛分娩。70多媒體相繼跟蹤報道,提出議題,很快登榜熱搜第一。使得全網品牌指數都顯著提升。
阿道夫集團品牌市場部首席營銷官-胡珊曾表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建設品牌。大家遇到的困境基本很相似。一是流量成本上升,二是‘只割不種’導致沒得割了。行業中做得好的品牌,早就把精力放在品牌建設和人群運營中了。”
一直花錢買流量是很難買出品牌的,過去倒下的一批企業也多半是被流量的反噬的結果。
成為現象級,離不開公共輿論
不可否認,這個時代微博作為輿論場,承擔重要的公共討論的職責,什么話題熱?什么劇流行?哪個明星火?微博是時代熱度的風向標。
微博上,每年都不缺少全民討論的事件,是注意力、討論度相對集中的地方。現象級事件,伴隨著現象級的討論。體育屆有大小賽事,比如奧運會、世界杯,尤其是電競成為體育項目之后,體育又增加一大看點;娛樂有影視劇綜,比如今年大熱的《狂飆》,每天上榜3、4條熱搜,還有一種是特定圈層被討論然后破圈成現象級,比如《陳情令》。
年年也都有出圈的綜藝,做內容已經足夠卷、在努力出圈了,這時候,品牌焦慮就應該轉移,把精力放到如何在出圈的內容上,分得社交討論的「賺得價值」。
比如2022年冷門出圈的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火了,網友在微博上“萬人血書”求團綜,求來了《快樂再出發》,0713哥哥身價翻倍,節目組也迎來了更多的品牌贊助;五谷道場因為作為早期“夢想”贊助人,微博上與網友以及0713的幾位哥哥的互動,帶來的社交討論和互動,足足的賺得了比起贊助大的多的價值,網友戲稱:“谷子在微博賣別墅了”。獲得了人心,業績就是順手而來。
全民關注的東京奧運時期,每一個奧運鏡頭里都有安踏,安踏成為奧運期間當之無愧的吸睛王,牢牢的綁定了賽事、國家隊的心智,使得安踏躋身世界第三大運動集團。世界杯期間,伴隨世界杯話題的討論,蒙牛的隨時“在線”,與網友接梗、玩梗的同時也不忘傳達“天生要強”的品牌理念。
《流量地球2》的火熱,不僅討論的是影片內容,而且衍生了網友對于科技強國的討論。不僅感嘆于高水準科幻特效帶來的體驗,也感嘆工程機械“實車實景”背后代表的科技力量。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應急救援……這些“未來產品”并非都是想象,許多都有“原型”,甚至已變成現實。
央企集體微博喊話#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中核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航天科工@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 @中國核電 @中國建筑 @東方電氣 @中國廣核集團 等紛紛展示實力。
徐工集團也因為贊助《流量地球2》的機械裝備,打破了“挖掘機”這個形象,變身“宇宙科技巨無霸形象”。讓廣大的網友感受到了真實的科幻,看到了工業的強大。
“《流浪地球2》劇組的美術總監提出了工程機械設備的需求,他們在微博上搜索,發現無論什么詞只要和工程機械相關的都是“徐工集團”,就給我們發了私信。因為這個契機達成了合作。”——徐工集團《流量地球2》項目負責人表示,非常重視在微博和B站這樣年輕人的平臺,微博粉絲已經71.8萬。所以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不僅讓自己成為現象級,也讓自己跟現象級保持同頻。
據微博官方透露,已經形成完整的方法論和產品支持模型和“熱點營銷”模式。結合品牌的營銷場景比如產品營銷、娛樂營銷、節日營銷、公益話題等,助力品牌成為“現象級”;也能通過參與議題的方式表達價值觀,讓品牌與現象級保持”在場”,獲得流量之外的“賺得價值”。
最后,套用著名的亞里士多德邏輯三段論:現象級事件,離不開微博;品牌要成為現象級;所以,品牌離不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