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可超越國家、民族、語言,可打通人性,形成人的共鳴,品牌可做外交橋梁,衣服原料不值錢,但透出的氣質值錢,有的車沒任何促銷可賣百萬,有的車十萬還低聲下氣促銷。
硬件越來越不值錢,軟實力越來越貴,品牌是企業最大的BOSS。
一廣東朋友喜歡打球,每次來北京都要買雙耐克鞋,我帶他逛遍了北京的耐克專賣店,男人買東西不會挑來挑去,進去看一下,拿鞋不講價付錢,還順帶幾雙襪子,10分鐘搞定,還特別興奮第一時間穿上裝逼,好像千多塊錢是紙。
還有個朋友,每次出差北京都要去西單買雅戈爾襯衫,購買動作永遠沒變,進去就拿衣服付錢,幾分鐘就完成消費,問他非得在北京買?他說有面子,可以回去吹點牛,虛榮心也是品牌的要素,雅戈爾襯衫全國一樣,他覺得北京的就不同。
講這倆事不是說他們有錢,是在品牌面前,錢就是個笑話,品牌在角落里人都會去找,找到還特別開心,像初戀男人好久沒看到女友,那種騷動,不管工資多少,先伺候好女友,品牌對消費者也是,不管有沒有錢,寅吃卯糧先拿下,有促銷吆喝嗎?沒有,都是直線。
女人對品牌的消費更狠,她們可在菜市場,為一根黃瓜左右搖擺在攤位上講價,還雞雞歪歪抱怨商販太黑,還在老公面前標榜持家有道,但面對香奈兒和LV,就像饑餓的狼下手快準狠,那掃碼動作像銀行就是她家的。
女人在品牌和國際大牌前,是無抵抗力的。
如今70%財富握在女人手里,她們平時消費的零錢,是為配合逛街點綴下好玩,而壓箱底和上場面的一定是大牌,精英、中產和職場女性,從化妝品、衣服、包包無一例外都是大牌,花零錢都是貨找她們,街邊店、網上打折、步行街促銷,真正的消費,是豪邁進大牌店。
都是交易,性質、格調和感受天壤之別。
專賣店很多客流在那挑來挑去,這店未必是品牌,很多人不是消費,是趁空調和暖氣的,而品牌沒多少人,因購買時間短,逗留短,消費某品牌,品牌出啥品類,信息早就收集好了,要不要買,什么時候買,只是時間問題,錢到位鼠標一點就行,線下就是去刷卡掃碼。
任何購買,需要消費者思考琢磨猶豫比較,就不是品牌,做品牌就是拉直消費者掏錢的路線,不要拐彎,有需求找到立即掏錢,這就是品牌的作用,減少扯卵蛋的成本,導購、促銷、打折、吆喝是巨大成本,品牌不需要投入太多這種成本,品牌能互相深情交流。
中國新中產階級已經到達了2.5億,未來1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3.5億人,3.5億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美國全國人口的總和,這部分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好產品的需求,對滿足精神的升華,會推動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市場,品牌時代已不可逆。
怎樣讓人找貨?這才是做品牌的根本,要觸動人的靈魂,靈魂動,錢就動,LV不是一年搞成的,耐克也經歷過破產邊緣,要成為品牌,首先老板得有品牌思維。
服裝、家電、電單車全國開一萬家專賣店,汽車每個縣城都有4S店,未必是品牌,只是會燒錢,美特斯邦威全國最高峰有5220家專賣店,現在陷入困境,優衣庫、ZARA、H&M、GAP不管疫情怎樣,依然活的好。
做好一件衣服不難,做好一個品牌很難,需要真水平。
6月14日,凱度發布全球100個品牌,中國有14個上榜,俺認為真正能算是世界品牌的:華為、京東、農夫,想到格力就想到空調,想到農夫就想到水,想到其他,好像能干很多事,這叫品牌識別不集中,對購買產生曲線判斷。
騰訊、阿里、工行、茅臺、抖音、美團、移動、平安,美譽度不行,全國人民恨不得茅臺倒閉,恨不得工行破產,最討厭移動,保險更別說,阿抖騰老板被抓沒人同情,只是體量和知名度大,中國品牌任重道遠,沒幾個美譽度強大的企業,文化和氣質還遠遠不夠。
品牌需要廣告費塑造,但品牌不是用廣告費買來的,是國民擁戴出來的,廣告費最多的企業,未必是溢價最大的品牌,只有那些尊重消費者、維護消費者權益、對得起消費者信賴,真正代表中國文化出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品牌,才算國家名片。
貨找人最瘋狂的道場就是網購,淘寶、快手、抖音、拼多多、小紅書,都是貨在找人,找到了就使勁用各種營銷手段誘惑消費者,低價、打折、賤賣,有銷量沒質量,有數據沒利潤,很多中小企業,被綁架在貨找人這條船上,天天累得要死不賺錢。
他們叫內卷,本質叫無能力讓產品超越產品屬性,永遠在產品層面打轉。
怡紅院大牌,從來是待價而沽,而大牌的塑造靠棋琴書畫熏陶,比如雖不恰當,但品牌還真就是這樣,哪個牛逼品牌會賤賣自己,都是頭可斷,發型不能亂的姿勢。
一些車企總搞網紅直播,各種促銷打折,少碰新媒體和直播,他們制造能力非常強大,技術也很牛逼,就是不知道怎樣做品牌,本是嬌子,卻自我降格,汽車不是快消品,如不是品牌,怎么舔消費者,未來無立錐之地。
5月23日,淘寶系宣布裁員25%,估計現實會更高,試水后輿論壓力太大,收回文件,前20年玩地產、玩虛擬、玩電商、玩直播,現在后遺癥出來了,電一停就是電纜和辦工家具。
一個國家沒有實體,沒幾百個品牌,經濟不堪一擊,靠扭胸腿屁股是不行的,靠伶牙俐齒,一定毀于膚淺,10年前的直播跟P2P一起,成為中華兩大靚麗風景,手機上都是胸腿屁股,雞都在公銀行的關,現在經濟爬坡艱難,那都是前面造的孽,不要怪疫情。
2022年中國幾大手機:小米出口72.6%,OPPO出口53.3%;VIVO出口46.2%,榮耀出口11.8%,華為出口4.6%,這個數據可讀出很多信息,中國手機跟中國汽車一樣,現在還是靠海外存量市場在支撐,三年后,全球汽車、手機完全是品牌競爭,汽車、手機必須做品牌。
每次在電梯里,聽到看到那些嘰嘰喳喳,狗屁不是的廣告,俺就會拿出塞隆的廣告,平復下討厭的心,看到塞隆就覺得做廣告有意義,品牌廣告那種調性和美,會讓靈魂產生無窮無盡的購買,還有永遠都忠誠,也許三代,甚至更多,迪奧需要吆喝促銷找人買嗎?不需要。
不做品牌,就會淪為品牌的奴隸,國際數據:廣告一般占銷售額的2-5%,廣告是投資,而品牌建設包含廣告費,國際大牌都超過10%,科研與品牌是企業兩條腿,廣告費是消費者的轉移支付,邏輯上不是成本,廣告對企業影響巨大,不是影響貨找人,是吸引人找貨。
當企業無法用文化、品牌、感動、真善美賦能品牌時,就會要求廣告公司和營銷公司,搞花招搞笑趁熱點,他們叫營銷,而當廣告公司失去了說“不”的能力,企業也就失去了做品牌的助力。
有什么樣的企業,就有什么樣的廣告公司,中國廣告公司需要點骨氣和信仰。
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象征之一,不是生意不好做,而是80%的企業無能做品牌,品牌競爭是大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戰場,20%的品牌占據了80%的市場,企業和廣告公司,如看不到這種全球趨勢,垮掉在邏輯之中,任何小富即安,都會淪為國際大牌的韭菜和墊腳石。
世界上變現能力最強大的是品牌,一個村里,某人口碑很好,大家都會主動巴結,資源都會靠近,一個產品成了品牌,可以省掉無數成本,品牌是性格修行。
5月10日國家品牌日,亂象叢生,不管央媒國媒、協會、還是民間機構都在搞活動,品牌不是通過這些就可以做成的,品牌需要文化、大師、工匠的繁榮,營銷只對牛逼的產品有用,其他都是負能量。
產品不好,一切都要撒謊,用營銷、促銷、商業模式忽悠,包括畫餅。
牛逼廣告行家,又帥業務能力又超強的江南春老板說:精準的流量廣告重要嗎?在交易效率的提升上是重要的,但互聯網流量沒辦法打造品牌,無法破圈,破圈就意味著最終品牌要形成社會共識,貨找人不是品牌,人找貨才是品牌。
中國品牌現在只能征服非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發達區根本不屌,國際4A是國際大牌最牛的智囊,所以我們需要自己的4A公司崛起,這是責任,也是榮耀。
來源:?陳錦鵬 傳媒俱樂部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傳媒俱樂部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