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建議收藏慢慢消化。

然而即便是從業多年的營銷廣告資深人士,也很難簡練清晰地解釋清楚這幾個概念的具體含義和區別;正因為它們過于抽象,導致不同的人心里往往有不一樣的理解,因此需要先把這幾個主要概念介紹清楚了、理解通透了才能往下一步走。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講概念很虛,不如直奔主題來點實際的,殊不知信息理解的對等是良性溝通的基礎條件。當兩個人對于信息的理解不在同一頻道上時,在溝通中就很容易造成雞同鴨講、誰也不贊同誰的尷尬局面。
官方對戰略的解釋“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謀劃的長遠規劃,是遠大的目標,往往規劃戰略、制定戰略、用于實現戰略的目標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提煉幾個最關鍵的詞:全局、長遠、目標。因此戰略可以理解成是企業從全局考慮而制定的長遠目標。
策略是戰略的重要實施環節之一,通常包含“分析和思考企業現狀、找到問題和困難所在、提出解決方法”這三個部分,是一種“WHY為什么”采取這種行動的思考邏輯。因此策略可以理解成企業實現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型。
戰術是基于戰略目標和策略方法的大帽子之下,一些具體的行動方案,比如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和地點、做什么樣的事情。所以戰術可以理解成企業依據戰略和策略的具體執行手段。
相比于“戰略策略戰術”,策劃的普適性更強和運用場景更多,任意一種計劃性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策劃。因此我認為策劃方案更多是企業制定的一套完整的計劃體系,它既可以包含戰略、策略和戰術之中的全部、也可以只包含三個之中的某一項。
我們舉一個買票回家過年的例子,來加強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小石是在上海工作的長沙人,春節臨近卻還沒過年回家的票,那他需要如何布置買票的戰略和策略才能順利回家過年呢?
首先,他的戰略目標是非常明確的,趕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到長沙陪父母過春節。
然后他基于整體現狀進行了一次策略性的分析和思考:春節期間飛機票太貴,遠遠超出了自己能承擔的范疇,果斷放棄;火車票非常緊張,能不能搶到全靠運氣,只能作為備選;他忽然想到前陣子的湖南老鄉群,看到有人尋找會開車的伙伴搭順豐車回家,從上海到長沙一千多公里路、幾個人換著開既輕松又安全,同時還能一起分擔油費。
綜合考慮下來,搭老鄉的順風車是最靠譜也很合適的方式,因此“搭乘老鄉的順風車”就是他回家過年的核心策略。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戰術執行的事情了:在老鄉群、朋友圈、社交平臺等找到尋找開車回家過年、且需要同伴的老鄉;協商好回家的日期、路線、郵費分擔、交換開車等重要事宜;提前準備好路途中所必需的食物、牛奶、水和飲料等補給……
而以上“回家過年的戰略目標、搭老鄉順風車的策略、聯系老鄉/協商事宜/準備補給等執行戰術”組合而成的計劃體系,就是一套完整的策劃方案。
概念梳理清楚之后,下面將重點圍繞著市場營銷中的策略策劃繼續講解。

Product 產品策略:既根據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的深入研究,設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向市場。
Price 價格策略:既根據產品成本、市場定位和競品定價等,制定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和企業盈利目標的價格。
Place 渠道策略:既選擇怎樣的售賣渠道組合,線下常見渠道常見的有“自營門店、賣場貨架或專柜、售賣合作點、快閃店”等,線上渠道常見的有“自建官方商城和APP、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傳統EC平臺、有贊微信小程序抖音小店等社交EC工具“等。
Promotion?促銷策略:促銷策略通常要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是偏傳播層面的,利用各種宣傳手段讓更多人知曉,好比傳播創意和活動、傳播媒體、Social互動、PR宣傳等;然后偏轉化層面的,制定有吸引力的促銷政策提升購買幾率,常見的有限時特價、滿就減、裂變分享領優惠券、老帶新享福利等。
至少在目前看來,任何的市場營銷行為,都離不開4P這個大的框架。

下面介紹策劃方案第一階段階段需要做的事情(部分內容直接沿用了去年的精華):
(1)理解需求和目標
任何一份方案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或“產生作用”而存在,所以在正式寫方案之前,跟需求的提出方進行多次反復的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清楚這份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營銷方案的目的通常包括:市場和用戶研究?品牌策略和定位?品牌活動?競品分析?消費者洞察?新品上市推廣?促進銷售?流量和用戶運營?廣告傳播和創意?Social營銷?媒體投放計劃?PR公關宣傳?等等。
只有在充分理解需求目標的情況下,才能找到方案思考的角度,確保大方向不會出錯。
(2)整理資料并消化
有了大方向之后,為了熟悉項目的整體情況,就需要去整理和搜集大量的資料。比如做一份品牌定位方案,通常需要的資料包括:市場環境和趨勢,政策大方向,社會文化背景,品牌和產品的介紹,競爭對手的品牌和產品,競爭對手的市場動作,消費者的屬性和行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不一定有現成的,可能需要調研后獲得)等。
搜集報告的網站有199IT、艾瑞網、Useit知識庫、發現報告、CBNdata、企鵝智庫、易觀智庫、阿里研究院等;搜集營銷案例的網站有數英網、梅花網、TOPYS、網絡廣告人社區、廣告門、Socialbeta等;當然像百度、知乎、微信等也是非常好的資料搜集平臺,不過搜索關鍵詞的使用是很有講究的一門學問,平時需要有意識的鍛煉搜集資料的功力。
雖說整理搜集資料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只要熟練掌握一些搜集技巧、后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對許多策劃人來說,消化資料才是一件苦不堪言而又繁重的工作。
在短時間內不但要看完所有資料還要進行理解消化,既耗費體力又耗費腦力。但這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只有掌握足夠的信息才能對后面的Idea輸出提供充分的彈藥支持。
(3)進一步研究和思考
有些資料是我們可以拿來即用的,像品牌和產品介紹、市場環境和趨勢等。但大部分資料必須進一步研究分析,才能夠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或者展開進一步的調查,才能得出我們需要的結論。
比如拿到競品的市場宣傳資料時,我們就得去研究它的市場策略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營銷玩法?哪些地方做的好值得借鑒?哪些地方做的不好需要規避?等
再比如拿到消費者的基礎資料,就需要根據已知的消費者基礎屬性,進一步利用問卷調查、焦點小組、1V1深訪等定量和定性的手段,去調查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和看法,以及了解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背后的真因。
研究和調查的工作極其考驗營銷策劃人的功力,通常只有經驗老道的策劃人才可以熟練運用各種調研方法和工具,并通過調研的結論快速發現有價值的線索,當然初級策劃人只要多學多練習多思考,在這個過程也會頗有收獲。

(4)精準提煉核心課題
美國通用汽車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吉德林法則:把難題清楚地提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這充分說明了在任何工作當中,認清核心問題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核心問題的提出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思考:是否順應了行業市場大環境和主流的社會文化?品牌傳遞的理念、產品滿足的價值的方向是否正確?跟競爭對手相比,企業是否具備絕對優勢或獨特性?目標消費者的定義是否準確、還有哪些潛在的消費群體?等
提煉方案的課題就好比醫生給病人問診,先讓病人做一些檢查、詢問身體的癥狀,診斷清楚核心的病因之后再對癥下藥,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5)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診斷出了問題所在,該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呢?通常甲方企業和乙方Agency都會有一些成熟的方法論來解決營銷問題;譬如奧美的“360品牌羅盤”,羅蘭貝格的“PROFIL消費者價值模型”,李奧貝納的“Humankind品牌模型”,智威湯遜的“Total branding 全程品牌管理”,以及互聯網時代流行的增長黑客、流量池、長尾理論等都是頗具權威的成熟方法論。
掌握的方法論越多,并把這些方法論融會貫通、搭配使用,那么問題解決的質量就會越高。這就是為什么武俠小說里,如果一位武林人士學了很多功夫,衡量他能否真正成為武林高手的標準,不在于記住了多少招式,而是看他忘了多少,因為忘記的過程就是理解融合的過程,只有做到理解并靈活運用才算真正的掌握。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招勝有招,道理同樣適用于工作當中。
我這些年在工作和學習不斷的總結思考,也累積了一些個人非常適用的營銷模型、思考模型和做事模型;這些模型平時儲存在我的腦子深處,當碰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就會把相應的模型調取出來解決問題。
這些模型的積累主要靠三種手段:
·學習一些經典好用的模型 ,學以致用并不斷練習掌握。
·在別人提出的模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進 。
·在實戰當中不斷積累勤加思考,總結出一些有效的模型。

(6)細化執行方案
”策略一時爽,執行火葬場”是很多策劃人喜歡用來自嘲的一句話,這說明在策略和執行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因此策略的制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落地的執行方案也是重中之重。
在一份完整的營銷策劃方案當中,策略之下的執行方案通常可以涵蓋以下版塊:
- 內容創意產出,常見的有Slogan、TVC、主KV、海報、H5等線上線下傳播物料
- 活動宣傳,常見的有跨界活動、促銷活動、互動活動、裂變活動、快閃店、地推等。
- 媒體投放計劃,傳統媒體有電視、戶外、電梯、雜志等,以及各類網站和APP、程序化DSP、電視劇綜藝植入等數字化投放。
- Social傳播,通常包含Social平臺自媒體日常運營,以及有話題有互動的Social傳播活動。
- PR公關宣傳,常見的有線下發布會、事件營銷、KOL造勢、PR宣傳稿、CRM管理等
到底為止,一份策劃案的初稿已經基本完成。
(7)梳理方案的邏輯
經驗不足的PPTer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想到哪說到哪。結果聽眾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自己腦子也是一片混亂。避免這種思維凌亂的現象出現,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一些邏輯化思考的方法,如PDCA原則、5W2H原則、SWOT分析理論、時間錨順序等。
做PPT的梳理歸根到底考驗的是思考的邏輯,因此必須想清楚PPT通過怎樣的邏輯來呈現,才能讓別人跟上自己的思路?才能讓信息容易被別人接收?
這是一項需要長期鍛煉的能力、也很難用一言兩語講清楚;因此推薦大家看一本書《金字塔原理》,既可以培養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也能鍛煉一種結構化思考的能力,相信看完之后一定會有收獲頗多。

(8) 包裝故事線
做PPT也是一門故事化的藝術,同樣講一件事情,用故事來進行包裝和講述,一定比直白的講解一些概念或專業知識更能讓人記住。
有一次在公司做分享,我們團隊根據每個成員的能力和特征,化身成電影《瘋狂動物城》里面的動畫角色,然后以相應動畫角色的口吻來闡述我們的PPT,最后我們成功讓一次非常專業枯燥的分享會,變成了一場新穎有趣的故事會。
馬爸爸當年做大學老師的時候,基本沒有學生逃課,甚至很多其它專業的同學主動來旁聽。羅永浩當年是新東方的明星老師,他的課受到學生的瘋狂追捧,最后還因為講課的視頻被傳到網上而晉升成了一代網紅。兩位大牛講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把講的內容故事化。
在一些競爭型的提案場合,聽眾可能要集中聽多個方案,很容易產生疲勞或出神聽不進去;如何讓自己的方案脫穎而出、驅走聽眾的疲勞和睡意?這時候學會把方案包裝一條有主題有起承轉合的故事線,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次親證有效)。
(9)提前演練優化
在正式提案之前,提案者需要對PPT的結構和大體內容非常熟練,這樣才能在提案過程中游刃有余、全程充滿自信。
俗話說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快速記住框架也有方法可循,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使用:
· 寫在紙上,在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這是比較流行的方式,如今很多資深的職場人士仍保留在紙上做記錄的習慣。
· 用思維導圖工具,這是我比較推薦的方式,思維導圖可以協助你快速理清思路,既方便又高效。常用的思維導圖工具有Xmind、Mindmanager、百度腦圖等。
整體方案完整之后,可以當著內部同事的面進行提案演練,這樣做主要有三個好處:
首先,可以把演練當成正式提案場合,找一下感覺和節奏。
其次,同事在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很有可能就是提案的時候別人會問到的,所謂未雨綢繆百戰不殆。
再次,演練過程可能還會發現一些不那么通順的地方,可以對方案進行再一次的優化。
至此,一份凝聚無數智慧和思考的策劃案就此完成!

作為策劃人,可以有意識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日常積累:
- 漲見識,閱歷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看問題的高度。
- 學知識,知識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信息輸出的基礎。
- 勤思考,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得出一些出乎尋常的洞察。
- 多交流,跟牛人交流能讓你快速成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策劃方法論2020版,在去年的基礎上優化升級,新增了一倍以上的內容。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