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創造利潤,只有有了利潤,企業才能得到發展,而企業要發展,要強大,就必須在管理下功夫。對于管理,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其實說起來,就是這么幾件事,你要能做好,管理自然就不在話下。
混混噩噩的企業,肯定得不到大的發展,也許一時因為老板掌握的資源,能賺點錢,但時間長了,資源用完了,企業也就快結束了。所以企業需要有自己的目標,圍繞目標,大家才有奔頭。
什么是目標,比如,在企業小的時候,就是讓自己活下去,不斷地挖掘業務。所以,一般企業規模小的時候,老板會親自上陣,打單拿單,保證企業的生存。當企業規模大了,人員多了,更需要目標,這個時候的目標,需要考慮員工的發展,需要考慮企業的發展,需要考慮社會影響等。
規模小的時候,老板能認識所有員工,這個時候的架構,其實就是老板能把每個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但隨著企業的發展,老板漸漸就管不上了,當你發現公司員工好多都不認識的時候,企業的架構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架構是圍繞企業目標而設定的,企業架構是企業最基礎的管理,也是企業最核心的管理要求,架構決定了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比如,職能定位,比如權責體系,比如制度與流程設置,比如內部的運營機制等等。
定位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另一個是企業內部人員的定位。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價格定位,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內部的人員定位,決定了圍繞產品內部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定位是企業管理里一項核心的管理要求。
常常看到企業內部的權責體系不清晰,帶來了人才的浪費。常見的問題,就是某個人才因一件事而遭到否定,這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人就會出錯,作為管理者,我們需要觀察的是會不會出現同一個錯誤。
權責體系決定了企業內部的運營活力,也決定了內部的運營效率。能承擔責任的管理者才是好的管理者,而承擔責任是需要相關權限的。當然,給予權力,不代表企業就失去控制,管理者需要在授權中,建立控制體系。這就是后續講的制度與流程的約束。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企業需要有合理的制度,這個制度不是建設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跟企業的發展規模,發展階段匹配。一目了然,能執行的制度才是一個好的制度。什么是能執行的制度,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一個行為應該怎么規范,就怎么來寫制度。
看過太多的企業,制度一堆,但沒有幾項是員工真正清楚的,一個制度員工都不清楚,這樣的制度有了也等于沒有。所以你需要檢查一下,你的制度目前執行的怎么樣,是不是需要調整了。
一說流程,我們許多企業都說,我們有流程。可是當你真正去審核企業的流程的時候,卻發現企業對于流程是個什么樣的東西都不清楚。更多的企業真正有的是審批流程。
所以,這里說的流程是業務流程,是規范員工作業的業務流程,讓員工知道每一件工作,應該怎么做,做到什么樣的程度,接受的輸入是什么,輸出什么,什么樣的標準,什么樣的步驟。
有人說,這樣是不是會影響效率?其實真正建設流程,你才會知道,流程只會提高效率。當你把業務都畫出流程,你就會知道,哪些是控制節點,只要控制節點在,其他的作業步驟都可以想辦法刪減,這樣就會大大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而且不會失去控制。
所謂的系統,其實就是內部的機制,一個企業,只有在員工得到與付出同步的收益的時候,這樣的機制才是合理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薪酬績效系統。因為你的架構,你的定位,你的制度,你的流程,會讓你的企業擁有良好的基礎管理,這個時候,我們也容易來評價各個崗位的價值。通過價值評估的方法,建設合理的薪酬績效機制。
薪酬績效是保證企業運營的最核心的管理,當然薪酬管理決不是日常的核算薪酬,而是本身的機制。不同的階段,我們目標有變化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在薪酬機制上進行調整,來保證薪酬是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的。
作為中小型企業來說,其實我們還需要防越位,不錯位,倡補位。
什么是防越位,就是隨著企業發展,管理人員開始增加,這個時候,我們的管理層不能再越位,尤其是最高管理者,你需要放手讓你的管理層去管理。
什么是不錯位?每個人職位明確,內部的職能定位清晰,就能防止錯位。一人錯位帶來就是管理團隊的整體錯位。所謂的錯位,其實就是讓他做不在他職能范圍的工作。
倡補位,就是需要在工作中,注意補位,你的上下游,不一定工作就做到位了。這就需要有人來補位,只有有了補位,一方面彌補前道工作不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運營效率。補位也意味著,你不僅需要了解你自己的工作職責,還需要了解你的前道后道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當你了解前后道的工作內容的時候,其實也意味著你個人的成長。
只有以目標為導向,齊心開拓市場,徹底消除內耗,共同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持續變革創新,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助力企業、股東、老板、團隊、員工共贏。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