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身邊真實的案例,很多經驗可以來汲取。
回顧過往,人生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我都擔當與經歷過,如:教師,部門管理者與公司CEO,學者,父親。
這幾種角色,都涉及到管理和育人。
怎么做好管理和育人?以前我經常思考與讀書,尋找有什么有效辦法,也吃過一些虧,交過一些學費。
我最終體會到的最好辦法,就是:
少講道理,多打勝仗。
01
多年前,我公司需要成立一家銷售分公司。
招聘分公司經理時,在幾位候選人中,有一位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他做過其它行業的銷售業務,也有當過人力資源部經理的管理經驗,能說會道,文筆不錯,性格沉穩,為人成熟。
經過一番綜合比較衡量,覺得他的條件超過了其他幾位候選人,便作出決定,分公司經理就他了。
三個月過去了,這個分公司的銷售業績卻一直起不來,與既定的目標差距很大;并且隊伍很不穩定,員工留不住。
我過去考察過,也聽過這個分公司其他員工的反映,了解到一些情況。新上任的經理他該做的那些管理招法也都用上了,如,制定營銷策略與方法流程,抓考核與獎罰,早晚例會,宣誓喊口號等。他也善于培訓與開會演講動員,這些講道理的事都做得漂亮。
但他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就是對我們這一行沒有經驗與深刻體悟,抓不到要害。
他也沒有沉下去鉆研業務模式,只是浮在表面,做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癢,帶不來實效。
我便只好請他走人。
后來,我從同行競爭對手那里挖到一位實戰經驗比較豐富的資深經理人,請他做分公司經理。他釆取的銷售對策與管理方法比較務實,針對性強,有效,很快業務就有了起色,隊伍也穩定了,員工士氣得到提升。
02
那些只會講道理的管理,只會講道理的育人,其弊端就是:不解決問題,帶不來實效。
這與一個人是不是擅長講道理沒有關系,你講道理講的最好,也沒有什么用。
我看到不少管理者把管理建立在講道理上:
靠講道理,搞文案、搞宣講、搞團建來建設企業文化。
靠講道理,經常開會洗腦來樹立威信。
靠講道理,推行考核與獎罰激勵來提高績效。
靠講道理,做培訓來提升員工能力。
只會講道理的管理者,往往自身的責任心、作風、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專業經驗等諸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他們不會刺刀見血的真功夫的經營與管理,又不愿用心費力地學習與認真負責,只做些隔靴搔癢的形式主義的東西。
03
而最好的管理,就是帶領員工多打勝仗。
有以下7種方式:
(1)讓能打勝仗的人指揮戰斗。
提拔或招聘那些懂專業與有專業經驗及實戰優秀的人、敢扛責敢扛事的人,擔任各級與各部門的負責人。他們懂得打勝仗并具備打勝仗主要素質與能力、經驗。
(2)對標管理。
作為管理者,如果你不具備業務經驗也沒關系,但你必須好學習,有雄心壯志,善于“對標管理”。
所謂對標管理,就是尋找與學習所在行業中的成功與最好的標桿及其模式、方法,找出自身的差距,從而解決自己部門或自已企業的問題,提升績效與發展水平。
(3)一對一情境領導。
講道理式的管理與講道理式的育人,之所以沒有實效,就在于忽略了員工與學生的差異性。應該釆取因人而異、因階段而異的一對一領導與教育。
(4)現場管理。
我的一個學生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他喜歡用一種我教他的方式來培訓與管理新員工。就是陪著新手去推銷,現場督戰,現場發現問題,現場糾正,現場輔導,現場拿訂單。這樣一來,新員工的技能與自信、斗志在實戰與勝利中得到迅速提升,成長期大大縮短。
現場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方式;又是一種管理態度,怠政懶政不行。
(5)抓反復,反復抓
不要妄圖一次培訓或一次輔導就解決問題。
改變一個人靠的不是講道理,而是培養習慣。教育孩子,管理下屬,靠吼罵、批評、考核懲罰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抓反復、反復抓,培養出良好習慣才能使人進步與成長。
同一個動作,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一個想法,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習慣一旦產生,就會影響人的潛意識,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的行為。
(6)把工作當成修行。
管理與育人,還需要啟迪員工或學生把工作與學習當成修行,帶領他們在一次又一次“打勝仗”的體驗中,使他們產生對工作與學習的興趣熱愛,并悟出道理。
最好的管理,是最終實現員工、學生的自動、自律與自我管理。
(7)關鍵時刻,身先士卒。
在最困難的時候,在別人都頂不住的時候,作為部門領導也好,作為公司領導也好,在你負責的范圍,你不能退縮、回避,要親自帶頭,沖在前面,去解決問題,去爭取勝利。
具有以上7個特點的領導者,他們善打勝仗又善于管理,在帶領團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中,個人威信樹立起來了,企業文化被團隊認同,員工得到鍛煉與快速成長,忠誠并斗志旺盛,組織績效持續增長。
1、作者 | 一寧
2、來源 | “職場的學問與實踐”公眾號(ID:yuwenyushijian)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