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創新結碩果
據華為2020年的年報,截至2020年底,華為公司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達4萬余族(超10萬件),并且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在華為公司有不少員工被稱為專利王,已經被業界甚至外界所熟知。
華為公司的開發人員與費用
華為公司從華為基本法就已經開始明確,每年拿出10%的年收入作為研發費用。最近這兩年甚至都已經每年超過15%的年收入作為研發的費用。而華為公司的研發人員,已經前兩年就已經報道出有8.5萬人,最近已經超出了9萬人。
另外還有一個大家不太明白的數字是,華為公司現在至少有700位數學家,800位物理學家以及120位化學家進行基礎研究。并且在大量的跟國內國際的一些大學研究室進行合作。
華為公司的研發人員與費用,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在國際上現在也已經是領先的。
華為公司自稱的兩種創新
華為公司并不是一個言必稱創新的公司,但是任正非在2015年變革戰略預備隊第三期誓師典禮上的發言,明確了華為公司普遍的存在的兩種創新:
現在我們是兩個輪子在創新。一是科學家的創新,他們關注技術,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但是他們不能左右應用。技術是否要投入使用,什么時候投入使用,我們要靠另一個輪子-市場營銷。marketing 在不斷地傾聽客戶的聲音,包括今天的需求、明天的需求、未來戰略的需求,然后才能確定我們掌握的技術該怎么用,以及投入市場的準確時間。
也就是說華為公司現在存在科學家的創新,以及應用式創新,并且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的創新會在應用上得到體現。華為公司通過不斷的傾聽客戶聲音,將科學家的創新進行應用。
華為其實還有一種重要創新
這種創新,那就是大家也津津樂道的華為管理創新。
由于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來自于對軍隊、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后面向西方學習的多方揉合。公司1987年成立,1990年就開始進行了員工的股權激勵。任正非自稱愛思考,并且于1995年開始邀請以彭劍鋒為組長的6位人大教授撰寫《華為基本法》,華為公司這二十幾年來,對管理的創新就從未止步,現在在國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學習華為的浪潮,使華為公司在管理創新上的成果,也不斷的得到釋放。
中國企業創新缺乏的不是實力,是時間
任正非他們這一代可以稱為中國第1代企業家,華為在5G方面的創新成果讓西方創新列強都感到害怕,在為即將到來的云世界,華為及其他中國公司已經在世界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任正非認同未來的AI時代,相信已經在這個無人區里已經進行了非常重要的創新布局。而伴隨移動互聯起來的第二代新生企業家,他們在創新上面也已經取得了全球性的應用與突破。
中國企業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是僅僅在這幾十年里面,這兩代企業家就已經表現出了創新的良好態勢。所以我們要為中國的企業家鼓與呼,中國企業創新缺乏的不是是實力,只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中國的創新能力是會讓全世界矚目的!
原創作者譚長春,可樂-華為-茅臺價值輸出者。華夏基石(華為基本法建設者)首席專家,為企業提供打造小華為、學華為及《企業基本法》、企業文化建設等服務。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