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模型
價值鏈模型最早是由波特提出的。波特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在設計、生產、營銷、交貨等過程及輔助過程中所進行的許多相互分離的活動,
設計任何產業內競爭的各種基本活動有五種類型:
內部后勤:與接收、存儲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如原材料搬運、倉儲、庫存控制、車輛調度和向供應商退貨。生產作業: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形式相關的各種活動,如機械加工、包裝、組裝、設備維護、檢測等。
外部后勤:與集中、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如產成品庫存管理、原材料搬運、送貨車輛調度等。
市場和營銷:與提供買方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它們進行購買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廣告、促銷、銷售隊伍、渠道建設等。
服務: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如安裝、維修、培訓、零部件供應等。
波特五種競爭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種競爭力分析模型被廣泛應用于很多行業的戰略制定。波特認為在任何行業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無論是提供產品還是提供服務,競爭的規則都包括在五種競爭力量內。這五種競爭力就是企業間的競爭、潛在新競爭者的進入、潛在替代品的開發、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這五種競爭力量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大戰略矩陣
大戰略矩陣(Grand Strategy Matrix)
這是由市場增長率和企業競爭地位兩個坐標所組成一種模型,在市場增長率和企業競爭地位不同組合情況下,指導企業進行戰略選擇的一種指導性模型,它是由小湯普森(A. A. Thompson. Jr.)與斯特里克蘭(A. J. Strickland)根據波士頓矩陣修改而成。
大戰略矩陣(Grand Strategy Matrix)是一種常用的制定備選戰略工具。它的優點是可以將各種企業的戰略地位都置于大戰略矩陣的四個戰略象限中,并加以分析和選擇。公司的各分部也可按此方式被定位。大戰略矩陣基于兩個評價數值:橫軸代表競爭地位的強弱,縱軸代表市場增長程度。位于同一象限的企業可以采取很多戰略,下圖例舉了適用于不同象限的多種戰略選擇,其中各戰略是按其相對吸引力的大小而分列于各象限中的。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