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的營銷效果最大化是所有廣告人夢寐以求的,特別是這幾年預算超緊缺,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廣告,難做啊。
今年一開始,[私域流量]?、[品效合一]?、[增長黑客]?、[KOC] 、[官方直播]等好像更受歡迎了,為啥?
沒預算買不起大流量了,只能投放朋友圈、微信群和KOC,自己做直播,還要拉新、留存、裂變漲粉、帶貨.......
這些重新包裝過的一個又一個概念,越是火,你就越能感受到市場真的變得更加艱難了。
所以,現在做廣告做營銷,更需要重視這3個點。
01
你的廣告營銷目的是什么?
這還得從3個方面來說。
1)用戶對產品還沒有需求
對于絕大部分主流產品,都是有需求市場的。不過,很多用戶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需求,或需求沒被激活。
這時,做營銷首先就要激活用戶的需求,在他沒有產生關注之前,你說再多也無濟于事。
這個時候,要讓用戶關注你的產品,先讓他們關注自己。可以通過給用戶制造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的缺口,來激起用戶的缺乏感,從而心動。
別說你爬過的山,只有早高峰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云端......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
2)用戶有需求,但還不知道你的產品
這應該是目前絕大部分產品所處在的境地,市場很大,有需求的用戶很多,但那些有需求的用戶卻還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的產品還沒有參與競爭就被pass掉了。
這個時候,營銷要讓用戶能接觸到你的產品,記住你的品牌,記住你的產品是干什么的,記住你的產品能幫他解決什么問題。
那些產品/品牌能抓住注意力的點,這個時候都可以拿出來背書。比如“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圍著地球轉三圈”、“跑分第一” 等等都很快就讓用戶記住了產品。
沒有曝光,沒有接觸,用戶對你的產品沒有絲毫印象,在決策選擇時自然也不會把你放進去。
所以我會經常反思一個問題,不要整天追求廣告的極致,好看有逼格,最終產品都沒被用戶記住,壓根不知道是干啥的,那才叫悲劇。
3)用戶知道你的產品,但也知道別人
絕大部分都的市場競爭就在這,畢竟,某種意義上來說,營銷的本質就是競爭。
這個時候,營銷就是讓用戶從眾多對手之中選擇你。是你的產品功能非常突出?品牌超級強大?價格有絕對優勢?有差異化優勢?還是給產品賦予了精神和情懷層面的價值?......
不管是什么,在這個階段,大招齊發,你有差異化,我有高性能;你有逼格感,我有實力派;你有個人情懷,我有技術專利.......有什么大招都放出來。
方太:從此不怕炒辣椒
Keloptic眼鏡:從模糊的印象派到清晰的寫實派,就只差一個Keloptic眼鏡而已
當然,我們做營銷的時候,很多廣告都集合了多種功能,既能讓人產生需求,也能讓人認識到產品,還能從眾多品牌脫穎而出。
只是,你需要注意:你現在的營銷目的是什么?你現在的廣告滿足這個需求了嗎?還是,你專門在打其他競品?或者,你的廣告有沒有給用戶留下什么關鍵印象?再或者,你的廣告一直都是同質化的沒有亮點?
重心應該在哪里?
?
02
你要聚焦和重復的是什么?
越是預算有限,越是成本控制的時候,越是要聚焦一點。
而聚焦,就意味著重復,重復輸出你的策略點。
這里說的重復主要包含3點:
1)廣告內容重復
一段時間的內容,廣告始終圍繞一個核心點或核心目標進行,不要一個廣告里包含N個點,都是核心點,什么都想表達。
很多人喜歡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廣告里面,就怕別人看不到,殊不知想當然了,現在留給廣告的時間越來越少,用戶也越來越健忘。
關鍵點一多那就等于沒有,你的廣告就是一盤大雜燴,沒什么味道。
2)長時間重復投放
喜歡不斷變,是現在很多企業做營銷的通病。問題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誰”,用戶就更懵逼了,他們就更不會記住“你是誰”。
何況,今時今日可經不起不斷變化。
一個廣告出來,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看見效果,沒有重復的進行是成就不了記憶的,想占領用戶心智就得占領用戶時間。
千萬不要今天一個營銷策略,明天一個策略,不斷的變,費錢費力。
越是成本有限,越需要重復聚焦,我寧愿一次打響一場大戰役,也不想打錢分成一分一分分散在四處。
3)內容核心關鍵點重復
廣告要重點突出1個關鍵點,比如你的品牌名?你的產品核心特色?你的情懷?你的促銷信息?等等。
這個最重要的核心信息就需要在營銷里重復,比如“餓了別叫媽” “橫掃饑餓,做回自己”這些廣告等,你會發現它會反復提及重點關鍵詞,你記不住都不可能。
03
你的廣告讓人容易行動嗎?
思考一個問題:用戶按照你廣告說的去行動,容易嗎?
人都習慣于待在舒適區,不愿冒險和改變,也不愿意跳出固有思維,哪怕你的產品很值得去嘗試,但如果改變或行動起來不是那么容易,甚至很難,那很多人都會放棄。
這是一個典型的營銷問題,大伙一直在用大部分資源強調產品有多棒,品牌有多好,而很少去不斷告訴用戶 “改變有多容易” “行動有多簡單”,沒有想方設法地讓用戶覺得完成目標很容易。
這個很關鍵、特別關鍵。關鍵到基本都忽視了。
好比我們大家經常說的戒煙,每次廣告都在說 “吸煙有害健康” 加上各種慘不忍睹的恐怖畫面,結果吸煙的人看到后默默來一句:好可怕,趕緊抽一根煙壓壓驚!
誰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那為什么看了廣告大家還是不戒煙?
因為難啊,看不到頭,短時間也沒個什么反饋,當然就行不不起來,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主要是讓大家去校醫院免費注射破傷風疫苗。他們準備了兩個版本的破傷風手冊,不同組拿到的版本不同。
一組拿到的是高恐懼版本,使用了夸張的語言還配有高刺激的圖片,例舉了破傷風重癥患者;而另一組拿到的是低恐懼版的,語言相對平實。
結果出乎意料,一個月后,真的去注射疫苗的學生比例居然一樣,都只有3%。
而后實驗繼續,這次實驗別的都沒變,只是實驗者在手冊上增加了兩點不痛不癢的內容:
一個是一張去校醫院的地理位置圖(誰都知道去校醫院的路);另一個是增加了疫苗接種的具體時間。
然而,就是這2個看上去沒什么意義的內容。最終,去注射疫苗的學生大幅增加,比例增至28%,提高了9倍多。
為啥?這與產品本身無關,更多的是地圖以及具體時間讓 "去校醫院注射疫苗" 這個行為,看起來更加具體、近在眼前、容易達成。
所以說,營銷除了應該告訴用戶 “我們的產品肯定適合你”、“我們的活動舉世無雙” 之外。
還應該告訴用戶 “行動起來其實很容易”、“輕松就能做好”、“很多人已經做好了” 等等,一定要做。
有一個果醬實驗,向用戶提供試吃機會。實驗分為2組,一組有6款果醬可以試吃,另一組有24款果醬可以試吃,吃完全部都可以任意購買,低于市場價格。
結果,在有6款果醬的組中,有30%的試吃者選擇了購買,而在有24款果醬的組中,只有3%的人最終選擇了購買。
原因很簡單,低決策成本造就了用戶高的行動數量。
24款果醬看似更加誘人,但其實無形之中增加了決策成本,選擇起來很難,不容易實現需求,最后干脆放棄了購買。
總之,不管你的產品和活動有多好,在沒有好到用戶奉你為神話之前,要讓他知道“你的產品容易實現需求“、”你的活動特別容易參加“、”你的APP一鍵就能使用“......
好了,分享這么多。
多想幾步,總沒錯。
文章來源:木木老賊
作者:木木老賊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