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幾年,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產品會議。
老板說,咱們新出的產品一定要讓年輕人喜歡,讓90后喜歡(那時候“90后”還是年輕人的代名詞)。
于是,產品會議就找來公司最年輕的一幫小孩,讓他們給公司即將推出的新品提意見。
一開始,小姑娘小伙子們還有點拘謹,在老板的鼓勵下,逐漸都放開了手腳。
隨著意見越提越多,每個人都覺得不說點什么顯得自己特別沒有思考能力。于是意見越提越夸張,小朋友們越提越興奮,產品會議成了吐槽大會。
年輕人提完意見心滿意足的走了,更奇葩的事情出現了。
老板說:把剛才的意見整理整理,拿出新品的整改方案。
這回,產品經理、研發老總、市場總監、銷售老大等一眾人員徹底凌亂。
這玩意兒怎么改?關鍵是你還不能反駁,一反駁就是落伍,就是不了解年輕市場,就是不會跟年輕消費者溝通。
產品經理事后吐槽,做產品真要這么簡單就好了。
如果找一堆年輕人提意見,就能出來年輕市場喜歡的產品。
那么,去找小學生提建議,就能出來十年后年輕市場喜歡的東西。
去幼兒園找小朋友提意見,就能判斷出二十年后的市場喜好。
真希望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靈丹妙藥。
一方面,老苗很同情那幾位被老板奇葩行為打得暈頭轉向的“營銷老炮”,另一方面,我也很理解那位老板的心情。
近些年,傳統消費品企業銷售成長壓力很大,有很多曾經名噪一時的品牌,都增長乏力,或者大幅下滑。
從跨國公司的寶潔、阿迪,到國內巨頭娃哈哈、康師傅,都面臨著業績下行壓力,同時深處“品牌老化”、“被年輕人拋棄”的輿論漩渦。
具體的表現就是,年輕群體消費在他們的銷售中占比越來越少,忠誠顧客年齡越來越大。
既然是年輕人不買了,那就投年輕人所好唄。
這是大部分人的直覺判斷。
于是,“品牌年輕化”成了很多企業的政治正確,甚至搞成了運動。
開發年輕人喜歡的產品,設計年輕人喜歡的品牌形象、宣傳話術,改包裝、改廣告語,來一幫職業經理人就換一茬,換一個品牌服務公司就再換一茬。
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年輕人沒接受,老客戶丟失得更快了。
專業往往是反直覺的。
我們看到自己的品牌不再被現在的年輕人接受了,只是一個結果。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你不針對導致年輕人不接受的原因上下功夫,眼睛只盯著讓自己的品牌“年輕化”,什么顏值不高了,形象老化了,產品概念落伍了,廣告語缺乏共鳴了。
結果只能讓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拋棄你。
年輕人不接受一個品牌,最常見的原因:你的宣傳工作做少了,你在市場上的曝光變少了,被市場遺忘了。
百事可樂的品牌形象一直都是年輕化的,長期主打“年輕一代的選擇”。
但諷刺的是,中國年輕人選擇可口可樂的要比百事可樂的人多得多。甚至非常多的年輕人不知道百事可樂。
道理很簡單,可口可樂的宣傳力度、終端曝光度、形象強度都遠大于百事可樂。
而百事相對于可口,基本處在失聲狀態。
這個狀態再持續幾年,百事這個“新一代的選擇”,將會成為“老掉牙的選擇”。
華與華的華杉先生有句非常有哲理的話:
知道“困了累了喝紅牛”的,就是老年人,知道“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就是年輕人。
這就是年輕化的真諦。
除了個別小眾人群,大部分人才不關心你的形象是否年輕化。
只要你在我需要你的時候,經常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就會更大概率選擇你。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是這樣。
所以,絕大部分傳統品牌“老化”的本質,是因為你之前老出來晃悠,但這些年廣告少了,宣傳少了,終端不怎么見了。年輕人沒聽說過你,憑啥買?
以前那些老顧客,能忘的早把你忘了。
當初跟你最有共鳴的少部分顧客,如今還不離不棄,但由于他們現在年紀大了些,因此成了你嫌棄的對象,認為自己的品牌老化是因為跟他們綁定太緊了,認為他們的購買是你“品牌老化”的原因,恨不得把這些粉絲都“洗掉”。
想想這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現在你大概理解了,為什么幾乎所有的“品牌年輕化”運動,最后都是“年輕人沒抓到卻丟了老顧客”了吧?
葉茂中先生有段名言,老苗認為這是他一生中關于品牌最重要的一段話。
“品牌崛起的秘訣在于關鍵四個要素:偉大的產品創意,意義深遠的價值觀,持續強勢的營銷活動,數量可觀的廣告宣傳。”

營銷活動,要持續不斷,你要經常出現在顧客面前,才不會被顧客遺忘。
這是一個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真理。
所以知名度再高,再家喻戶曉的品牌,也需要廣告或其它傳播活動來維持。品牌建設比逆水行舟更要艱難,你的營銷活動稍一停止,你就會失去大量的顧客,尤其是年輕人,再一停止,品牌基本就到淘汰邊緣。
現在流傳一句話:年輕人不喜歡上一代用過的品牌。這純粹是聳人聽聞的胡說八道。
顧客是否選擇這個品牌,只跟該品牌與自己的關系有關,與其它無關。
因為老爸老媽喜歡這個品牌,自己就排斥了,就不能買了?
拜托,他們只是年輕,并不是有病。
老化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被遺忘。而被遺忘就是因為你的營銷活動缺乏持續性。
這跟你的品牌形象怎樣、包裝怎樣、廣告語怎么樣,沒有一毛錢關系。
打得多的廣告就是好廣告,持續出現的品牌就是年輕品牌。
可樂品牌形象能一直保持年輕化,這就是“不是秘訣的秘訣”。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