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而言,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保障商業生意的不斷增長?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經常會看到一些所謂的解決辦法:
或者,類似這樣的:
我們變得很焦慮,認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不斷涌現的新媒體、新渠道、新趨勢、新理念、新玩法、新名詞....讓人應接不暇,覺得生意真的越來越難做了。
但是,商業真的變復雜了嗎?
亞馬遜的貝索斯這么多年來一直強調:
表達的意思就是:探尋那些不變量的重要程度要遠遠大于盯著那些變量。
所以,當我們回歸商業,看看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不變量,也許對生意增長有些新的思考。
商業的本質,是始終不變的
商業,源于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
當商業走進現代社會,有了不同的定義。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杰羅姆.麥卡錫(4P理論的創始人)認為,商業是"通過預測顧客或客戶需求,并引導滿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從生產者流向顧客或客戶,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各種活動”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于2005年提出一種的商業定義: "商業是一種組織職能,以及用于為顧客創造、溝通和傳遞價值,并以有利于組織及股東的方式管理顧客關系的一系列過程"
不管商業被賦予何種定義,商業環境出現多么復雜的變化。但是商業的本質永遠都是基于人們對價值認識的等價交換。
1、如何理解價值
明明我們苦心研發的產品有了很好的創新突破,質量功效都比競爭對手的產品優秀不少,為什么消費者還是不買單?
為什么同樣的產品,我們的價格已經比競爭對手的低很多了,消費者還是不買單?
為什么同樣做明星代言、小紅書種草、網紅帶貨,別人家的產品銷量都蹭蹭上漲,我們的收效甚微?
因為促使消費者買單的,從來都不是產品創新、不是低價促銷、也不是新媒體的應用,而是對價值的認知,對價值認知的核心又體現在:是否能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真的能為用戶提供價值。
貝索斯在其《長期主義》一書中,也曾多次提到了用戶價值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我們力圖打造全球最以用戶為中心的公司。用戶是敏銳而明智的……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公理……但是,操勞之人永無寧日。我時常提醒我們的員工要心懷危機感,每天早上都要戰戰兢兢地醒來,不是懼怕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是敬畏我們的用戶。”
“公司的核心在于對用戶癡迷,而不是對競爭對手癡迷。專注于用戶的好處是用戶永遠不會滿意。他們總想得到更多,因此也會帶動你前進。然而,對于癡迷于競爭者的公司而言,如果你是領導者,在環顧四周時看到所有人都在你身后跑,那你或許就會把腳步放慢一點了。”
專注用戶理解,不斷為用戶提供價值,滿足用戶需求,是企業唯一的護城河!
任何我們所熟知的消費企業,成功的因素一定來自于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盡管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打法,別人卻能讓消費者買單,根源就在于對用戶價值的理解不同。
找到精準的用戶價值洞察,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做出成功的消費品企業,不需要外在的紅利,用最傳統的渠道,無論線上線下切入;用最主流的打法,無論高舉高打還是單點突破;都可能成功。而沒有精準的用戶價值洞察,靠紅利催出來的銷量沒有任何意義。
2、如何理解交換
交換,就是用戶消費決策的過程。
商業是逐利的,作為企業而言,一定是希望用戶在面對眾多產品時,選擇自己的產品,并情愿為之付出更多金錢,從而讓企業獲得更多利潤。
但是眾所周知,消費決策又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所以要促成一個用戶的消費行為的發生,最關鍵的是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
因此一個消費企業的大部分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投入更多的研發;做出更有美感的設計,找明星代言,投放大量廣告,找KOL種草,找專家評測,全渠道鋪貨,降價促銷,提供更好的服務,等等。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策略都是為了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的。
但是在所有影響消費決策的因素中,起到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毫無疑問,就是品牌。?和品牌相比,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力都極其有限。
因為,品牌帶來的是用戶消費決策中的主動選擇,是不需要被push的自發選擇,是不需要思考的放心選擇:而不是網紅種草推薦,不是專家評測背書,不是極致性價比的比較,不是全網最低價的誘惑,不是限時搶購的緊迫感帶來的沖動。
品牌,是降低用戶決策成本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企業唯一的核心競爭力!
可是,在品牌誘人的光環背后,卻充滿著追求品牌之路的艱辛和風險,追求品牌就要有勇氣面對品牌陷阱。
所謂品牌陷阱,主要指在不成熟的市場中,“穿鞋的怕光腳的”,渾水摸魚可以賺到快錢,真品牌反而無可奈何。急功近利者的邏輯是:短期主義甜頭多、風險小,何必走建立品牌這條投入大、見效慢、吃力又不討好的路呢?一旦這種邏輯成為通行的“貨幣”,真正的品牌之路就希望渺茫了。
在品牌旗開得勝的時代,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幾乎無不標榜自己是品牌主義的奉行者和信徒。可是,正如《西游記》中有真假猴王和《水滸傳》里有真假李逵,品牌實踐中也有“真和假”,從根本上區分真假的試金石,在于你奉行長期主義還是短期主義:是做銷量還是做品牌?是賣貨第一還是品牌第一?是以假充真還是真材實料?是一諾千金還是忽悠欺騙?是熱衷于一時的“爆品”,還是扎根長遠的品牌?
以上,就是保障商業生意的不斷增長的兩個核心要素:同時具備“精準的用戶價值理解”+“優秀的品牌能力”。
—— To be continued.
后記:
“新商業”時代,帶給我們最大的誤區,就是過于關注所謂的新趨勢、新方法論,而忽略了真正能帶來生意增長的核心,也就是“用戶價值”、“品牌能力”。對于廣告人而言,相比于理解各種新營銷打法,關注這些不變的本質,對自身的成長也更為重要。
最后,附上本文的參考和引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行業觀察/《新消費的『病』到底處在哪》發表一年后》by人本商業評論
《新消費的『病』到底處在哪》by 人本商業評論
《品牌思想簡史》by 盧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