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經濟中服務類和體驗類消費得到明顯改善,線上品牌方也作出相應的營銷動作。“春江水暖鴨先知”,微博作為覆蓋多個領域用戶的全行業平臺,一定程度上可作為反應品牌經營的“晴雨表”。由品牌的營銷動作感知經濟狀況,微博與品牌在營銷層面呈現出共進退的態勢。
面對經濟復蘇動能,微博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修煉內功,不斷探索自身的差異優勢。在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品牌不斷提出營銷需求,微博也用多個社會化營銷助力品牌營銷升格。
TOP君在本期《復蘇2023》中對話微博營銷副總裁吳默,探討微博2023年度戰略將如何服務品牌,為廣告主提供有效的營銷建議。
01 探尋差異優勢,賦能品牌增長
從微博熱搜上看,會發現其中40%是社會熱點,30%是文娛熱點,30%是垂直熱點。無論是像北京冬奧會這樣的公共議題,還是婦女節、春節等節日盛況,以及chatGPT、油價上調等垂直圈層議題,都會在微博的熱議氛圍下,被充分的參與和討論。媒體與微博、品牌構成了一個商業生態,為企業提供強大的公信力背書。除媒體之外,以作品和內容主導的娛樂復蘇也為商業帶來更多玩法。
在熱點營銷上,我們升級了很多熱點的產品,比如熱點話題、熱點伴隨、搜索熱點包、語義櫥窗等等,這些都可以助力品牌可以更好的實現借勢熱點傳播;在用足熱點上嘗試了1+1+1的營銷新模式,即通過1個節日主話題進行內容聚合,垂直領域以1個衍生場景話題進行討論,品牌通過熱點伴隨的方式加入其中,再以1個定制商業熱搜話題的方式為品牌導流。
微博圍繞新品上市打造出了更加標準化的玩法。根據品牌特性,從行業洞察、市場分析、競品及訴求點等多方向拆解,再從國家政策、行業領域、熱點內容、消費用戶關注、場景種草內容等多方向匹配議題式熱點,最后匹配到企業發布會以及各種消費場景。
2023年,微博會梳理各類熱點,進行分類管理,匹配不同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動態監測,讓整個機制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當熱點被清晰的梳理出來后,在運營過程中加強媒介化、標準化、保熱度。
在私域建設上,我們不斷的升級品牌號的功能,給品牌提供更有力的私域運營工具,以及更好的打通品牌號的私域與公域的循環
微博私域非常大的特點是交互。品牌資產的沉淀,不僅限于粉絲數量的增長,也包括他們帶來的內容價值,在輿情時刻能夠擁護品牌。比如碧桂園、凱銳思面對突發輿情時,第一時間將品牌聲明、檢測報告放在了官方主頁,積極回應用戶質疑,并通過探廠直播、達人種草等方式,成功將品牌正面輿情拉升至98%。
02 熱點造勢借勢,打造“現象級”效果
一是品牌自有大事件下“自造熱點”。比如汽車行業新車上市,手機行業發布新機、奢侈品行業的大秀等。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熱點營銷發揮的是讓熱點更加有確定性。通過黃金分時策略,讓每一個步驟更加數據化和可控。
舉例來說,理想L9上市,在微博引起了極大的討論,#理想L9上市##國產激光雷達是什么水平##造車新勢力的反轉時代#等13個話題登上熱搜高位,72小時訂單超3萬的成績,成為了行業的“現象級”事件。
吉利發布高端品牌“銀河”時,整個國產汽車圈在微博上集體聯動,堪稱汽車營銷的里程碑事件。眾多網友在#國產新能源有BBA那味兒了#話題下感嘆國產汽車的營銷升格。
第二是在大流量面前“如何借勢”,這也是微博最為突出的能力。大家都知道關注度意味著什么,社會上有那么多天然的熱度,品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參與,如何保持“在場”,如何獲得流量之外的“賺得價值”。
年年都有出圈的綜藝,娛樂內容行業在努力做出好內容,這時候,品牌焦慮就應該轉移,把精力放到如何在出圈的內容上,分得社交討論的“賺得價值”。
《流量地球2》的火熱,不僅討論的是影片內容,而且衍生了網友對于科技強國的討論。不僅感嘆于高水準科幻特效帶來的體驗,也感嘆工程機械“實車實景”背后代表的科技力量。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應急救援……這些“未來產品”并非都是想象,許多都有“原型”,甚至已變成現實。
央企集體微博喊話#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中核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航天科工@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 @中國核電 @中國建筑 @東方電氣 @中國廣核集團 等紛紛展示實力。
央企集體微博喊話#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
徐工集團也因為贊助《流量地球2》的機械裝備,打破了“挖掘機”這個形象,變身“宇宙科技巨無霸形象”。讓廣大的網友感受到了真實的科幻,看到了工業的強大。
“《流浪地球2》劇組的美術總監提出了工程機械設備的需求,他們在微博上搜索,發現無論什么詞只要和工程機械相關的都是“徐工集團”,就給我們發了私信。因為這個契機達成了合作。”——徐工集團《流量地球2》項目負責人表示,非常重視在微博和B站這樣年輕人的平臺,微博粉絲已經71.8萬。
徐工采訪
無論是奧運會、世界杯等可預期的熱點,還是面對影視劇綜的突然走紅等不可預期的突發熱點,在借勢熱點上,微博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服務追蹤能力。
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熱點”,熱點來臨時“抓住熱點”,內容營銷或者廣告產品支持“結合熱點”,重定向、超級粉絲通等效果產品完成人群轉化和沉淀等組合拳,幫助品牌通過“熱點”建立與用戶的連接,通過熱點深入消費者心智,通過熱點讓自己的品牌成為“現象級”。
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營銷,無論是造勢還是借勢,不是讓自己成為“現象級”,就是選擇與現象級站在一起。
將這部分用戶與品牌間的行為數據進行標準化就是微博商業數據4L模型。L1是社交引爆,代表著品牌在多大層面上引爆了社交輿論場,L2和L3是心智滲透與用戶聯結,他們往往是同時作用和互相影響的過程,L4是品牌擁護。通過4L可以更加直觀、標準化地體現項目結果,這些數據模型體現出來的綜合指標是CEI,來評估品牌的綜合社交資產。
除此之外,微博也在效果廣告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個是重定向。用戶被熱點吸引,因愛好、需求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廣告行為,微博在收集這些數據后,對產生瀏覽、互動等正向反饋行為用戶,進行廣告多次觸達,提升用戶體驗和廣告效果。數據顯示,重定向后互動率、導流率、轉化率均提高13%-19%不等。
另一個是長序廣告,追蹤熱點場景下與品牌互動過的目標用戶,打通社交溝通場景和品牌CRM,實現興趣人群的長效觸達。
第三,做好內容,不能只當微博是一個信息發布的平臺,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動。品牌要把消費者當一個人,而不是數據來對待,通過微博來與他們溝通。
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更需要挖掘品牌力,挖掘產品的適用場景、人群以及在功能外附帶的情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