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是一個大的“話題”,近一個月,將以此為核心,間歇性的分享,形成品牌故事專題。圍繞品牌故事內容,包括:
品牌故事寫作步驟等相關內容。
最后形成專題,便于大家輸出更好的品牌故事。
而在上一篇內容中,我們分享了《好的品牌故事,逃不開這四種類別》,本篇內容將圍繞經典品牌故事的三種故事框架,來支持品牌故事類型的編寫。
經典的案例:小米
“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目標】
一個從來沒有做過手機的外行,一個從0開始的小公司,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機,談何容易。【阻礙】
如何實現這個看起來不靠譜的目標?
雷軍有一個 “腦洞大開”的想法:這些巨頭都是硬件公司,假如我們用互聯網模式來做手機呢?【行動】
然后他開始了組團隊、做系統、做硬件,歷經困難請來各路大神,做出初代MIUI系統,在日本地震核泄漏時冒險造訪夏普,感動了夏普高層,成功搞定了硬件。【結果】
眼看新機就要成功上線,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原本宣稱賣1499元的手機,因為對品質要求太高導致成本冒出,不得不改為1999元。【意外】
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手機發布會當天到場助陣的米粉多到雷軍自己都擠不進去。當他公布1999元售價的時候,現場的歡呼長達半分鐘,首波訂購就達到30萬臺,最終小米新機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700萬臺。【結局】
其實,這種品牌故事框架結構,是人物沖突、行動、結局框架的循環版,長故事常用。
結語:掌握三種品牌故事框架模型,助你寫好自己的品牌故事,它們支撐了這個世界太多的品牌經典故事。
大家一般常用第一種(沖突、行動、結局)和第二種(起承轉合),第三種很少用。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