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為數字化轉型的三大變革
1.?管理層達成共識
數字化轉型戰略是指籌劃和指導數字化轉型的方略,在高層次上面向未來,在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決策問題上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數字化轉型是整個組織層級的戰略,是組織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戰略為指引開展數字化轉型,將大大提高轉型成功的概率。
數字化轉型絕非簡單的技術驅動,一定是技術和業務的雙輪驅動。所以數字化轉型想要順利進行就一定要讓業務主管明白其重要性和必然性,也就是要回答業務主管“為何要變”的問題。
華為之所以能夠在業務上取得飛速的發展,是因為華為的產品和服務在當下的環境中屬于行業標桿。但基于舊有IT系統,華為是無法保持這一領先地位的,因此,數字化轉型才是華為發展的必經之路。既然讓用戶滿意度和生產效率成為行業標桿是業務主管的責任,那么推動數字化轉型也同樣是業務主管的職責。
2.?組織架構調整
在一個組織里推進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就是人和組織。過去,華為的流程IT部門并沒有真正介入到業務流程當中,他們僅僅是在開發和安裝各種工具。而當工具越來越多,必然的結果就是有的工具沒人用,但有的工具一天要用幾十次。要解決這個問題、推進數字化轉型,調整組織隊形,轉換服務心態必不可少。
數字化時代下,外部的快速變化與組織內在的穩健經營要求形成了強烈矛盾,帶來了巨大挑戰。反映在組織的數字化轉型上,業務需求快速多變,新技術層出不窮,而數字化系統需要穩定擴展與平滑演進,頻繁的顛覆重構不僅會造成重復建設投資,更將帶來業務經營與組織運營方面的額外風險。
組織需要不斷強化提升自身的數字化能力來應對這種挑戰,其中包括:
業務與技術深入結合能力:將業務經營、組織運營的新功能、新需求不斷在技術系統中落地實現并反哺業務,包括產品/服務數字化、精準營銷、全要素在線和實時決策支持等。
數據智能和價值再造能力:面向全量數據和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治理和價值挖掘能力,包括外部數據融合、分析、建模、治理和數據安全等。
技術管理和技術融合能力:對組織納入的數字技術進行高效管理的能力,包括彈性基礎設施、組件解耦服務化、服務運營管理、新技術納入、API管理、技術安全,以及開發運營等。
因此,數字化轉型,推動組織轉型,組織需要構建一個面向業務數字化轉型的“IT鐵三角”平臺,實現組織賦能于數字化業務。
3.?構建公共的服務平臺
從企業的整體視角出發,單一技術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作為信息系統的建設者,華為需要的是一個公共的服務平臺。這個平臺要提供安全數據和公共服務以及統一的基礎設施架構,讓華為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來平等地選擇各類產品和服務。
支撐數字化轉型的公共服務云平臺,其特征具體表現為:
- 應用場景化: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提供個性化的應用功能,滿足不同角色對象在組織經營/運營活動中所需的、隨時隨地接入使用數字化系統的需要,豐富業務場景,提升用戶體驗。
- 能力服務化:業務能力共性提取,形成數字化服務接口;業務流程靈活編排,支持業務敏捷與創新。
- 數據融合化:全量數據采集匯聚、全域數據融合、全維數據智能分析,洞察業務內在規律,提供決策支持。
- 技術組件化:以組件化框架承載,按需引入大數據、物聯網、視頻智能分析和AR/VR等新技術,技術架構易擴展、技術元素易集成、技術能力易調用。
- 資源共享化:智能終端、網絡連接和計算/存儲資源的云化,使之共享復用,實現資源的彈性、高效管理。
在平臺化的數字化系統上,可實現業務經驗有效沉淀、數據資產逐步積累、技術架構平滑演進,由此,組織的數字化能力將迅速得到提升。
數字化轉型成就今日華為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了華為自身的IT能力,更幫助華為實現了自身管理和運營能力的升級。數字化轉型需要順勢而為。華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就是以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以客戶和用戶為中心,廣泛引用先進技術改造流程。
華為在大量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摸索積累了一套應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業務成功的戰略框架與戰術工具集,對業務可持續創新發展的最佳實踐做了總結,提煉了其中具有通用性,普世性的關鍵點與要素,給當下正處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實踐和沉淀了可操作可借鑒的轉型方法。
華為數字化轉型實踐之總結:企業做好數字化轉型要有戰略決心,有信心,還要有恒心。頂層設計很重要,行動力也同樣重要,轉型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遇到問題就要快速調整。方向大致正確下,組織須充滿活力,要有一批有激情的團隊在頂層設計牽引下持續實施。
愿化為數字化轉型實踐探索經驗能為行業數字化轉型起到參考、指引作用,幫助各組織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在前瞻性的戰略規劃牽引下,走出一條動態演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進而實現在數字化時代的自我進化。(完)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