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引擎的新布局和新動作早已初具規模。野蠻的、簡單粗暴的流量時代已經過去,流量和用戶增長早已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
而我們從來不覺得流量和用戶就是他們的終點。
未來數年是巨量引擎基于流量,如何進一步穩定超級流量入口價值,建立流量外更深的行業壁壘,進一步沉淀更深度的用戶關系,以及和產業和客戶走得更緊密并增加商業變現可能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時期。
伴隨以上所有,巨量引擎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而這對于營銷從業者意味著太多。
當下品牌營銷最大的難點在哪兒?
1、流量思維根深蒂固,長達數年的紅利過后,用戶增速減少,需求卻不斷演化。這中間,消費者的很多決斷和行為根本無法依賴原有的邏輯進行推測,需要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去匹配。而無論是平臺方,還是品牌方都要迅速過渡到運營邏輯和長線思維中,而這會比過去10年間的爆款內容產出更難。迭代在所難免。
2、過去幾年優質內容創意大量滿足品牌方的傳播訴求,也捧紅了不少品牌、傳播公司和渠道方,但轉化的需要,增長的壓力,讓這部分需求大大縮水。這背后,體驗開始成為內容類營銷的關鍵,而這意味著技術,數據,產品思維開始成為營銷邏輯中的主流,而這對于幾乎90%的傳統廣告從業者都是難點。
3、內容創意本身陷入創新乏力。在今年的引擎大會上,幾位商業產品經理的集體亮相既是全場矚目的亮點,更是巨大的市場暗示:新的營銷時代,必將是廣告創新、創意生產、轉化能力、內容生態和度量標準共同發展的時期。那句:一個全能工程師盈利能力趕超幾個ECD的玩笑話,真的要變成現實。未來,依然賭創意總監一覺醒來的一句文案便可以扭轉乾坤的品牌,會被視作瘋子。
4、商業產品稀缺。相比品牌營銷預算減少,更讓人感到危機的是商業產品的不足,大比重的預算被花在了少數幾個產品上。這不僅影響效果,更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和潛在的風險。未來,誰可以有更多的商業產品,誰便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5、轉化是結果,但品牌、渠道、體驗、零售的每一步都很復雜,基礎設施的不足讓品牌步履維艱。他們不是不想完成轉化和轉型,而是能力不足。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將是中國不少品牌拼命加速完成營銷轉型的時期。
這樣的營銷現實和當下中國用戶的消費習慣疊加在一起,形成了未來3-5年間的營銷變革期,中國企業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營銷思維,升級自己的營銷系統,必然會死掉一大片。而各大超級平臺誰能和品牌走的更近,走的更深,走的更長遠,誰就可以在營銷戰中搶得先機。
而對手握海量用戶流量和高效率信息分發能力的巨量引擎來言,一個巨大的機會出現了,未來“技術能力+商業產品+營銷生態”將與之前的“流量+分發+內容”緊密結合,形成全新的互聯網商業平臺。
基于此,巨量引擎也有自己在2020年的布局。
技術+一切
無論是最早的圖文信息分發,還是后來的短視頻內容的分發,媒介渠道,內容載體伴隨著的都是技術革新不斷發展的底層基礎邏輯。
未來,“技術+創意”、“技術+ROI”、“技術+洞察與度量”、“技術+工具鏈”、“技術+服務”等將一同組成巨量引擎的“技術+”數字營銷理念。而這也是巨量引擎建立自己營銷陣地戰略縱深的核心一步,也是最有可能基于自身流量和內容優勢的發力點。
技術優勢將替代單一內容創意成為營銷行業的核心詞匯,只有技術優勢得以更大的發揮才可能幫品牌更多實現ROI的成功。而當技術深度融進營銷里,用數據用結果倒逼著創意革新,創意優化,甚至是從最開始就指導創意內容的生成,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營銷改變。
營銷是個長線思維和捆綁思維,技術則是這中間最關鍵的元素,一切升級全基與此。
“產品為王”超越“內容為王”
和技術一道,產品,特別是商業產品的完善直接對應著品牌的轉化壓力和效果監測。商業產品的完整程度直接決定著未來一家互聯網平臺的差異度和依附性,特別是在后流量時代,品牌花錢買了流量后,如何提高廣告創新能力,如何優化創意產出過程,怎么進一步通過體驗提高轉化能力,內容生態如何更匹配受眾和品牌主的需要,以及如何度量效果,都是2020年的巨量引擎需要布局的后端戰略。這背后是基礎設施和運營思維的營銷層級被提高,平臺必須先與品牌完成這些層面的迭代才可能在未來贏得品牌的預算。
套用現場的一句話:商業產品經理值錢,而比商業產品經理更值錢的是平臺的商業產品戰略、體系打造和結構模型的成熟。
而在技術和產品之外,巨量引擎還有著別的目標。
娛樂市場到底有多大?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點燃全民愛國熱情…
“現男友”入駐抖音5分鐘粉絲暴漲百萬…
今時今日的娛樂市場早已徹底改變。內容端,渠道端,明星端,都已經和幾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幾方的組合也讓所謂的娛樂營銷經歷著徹底的變革。而諸如抖音這樣的渠道因為具有傳統娛樂營銷所沒有的玩法和模式,也讓其成為影視綜或明星宣推的首選陣地。全新IPGC模式融合了多元內容、平臺玩法,讓明星、達人進行創作打樣,激發新PGC、UGC、OGC內容產出。形成以娛樂為原點,制造流行的娛樂內容新思維。
從“社交奧運”到“短視頻奧運”
覆蓋4億+體育用戶,體育內容月互動數達14億+,月均內容消費增長500%+,月均互動增長1600%+;擁有5萬+體育優質創作者,1000+頭部運動員/教練員,月均發布量200萬+…
看懂了這組數據就看懂了未來一年間,在又一個體育大年,巨量引擎想要做什么。而這背后,我們更要思考,在體育營銷里什么又是最關鍵的?曝光、專業、話題。巨量引擎發力體育營銷的優勢是:利用大流量大曝光的優勢,用專業內容當做觸點,吸引中國更廣泛用戶的注意力,進而獲取更多用戶和流量,真正成為全民化的內容平臺。
社交奧運說了8年,而短視頻奧運也即將揭開面紗。
美妝,爆款不等于爆品
汽車,長鏈路深度運營
游戲,效果營銷下半場
舉個例子,雅詩蘭黛在今夏推廣中,采用TopView+星代言+多曝光入口的方式,打通明星流量,品牌熱度提升,藍V粉絲新增萬。這就是說爆款不等于爆品,品牌爆品的打造,需要從單品力和品牌力兩個維度展開。如果視頻播放量一般,但轉化高了不少,也并不代表失敗。隨著流量紅利的下降,所有人需要冷靜思考爆品的本質以及背后的核心競爭力。
而如果說美妝是輕決策高頻次的行業,汽車則是決策周期極長需要品牌深耕細作,特別是要抓住每個機會,從營銷策略、應用場景到價值評估,到全鏈路用戶管理的每個過程。
相比于前兩者,2019年上半年實際市場銷售收入達到億,增速的游戲行業正處在不折不扣的回暖期。而好的趨勢往往造成盲目樂觀的情況,特別是在牽一發動全身的游戲營銷業,玩家多樣化、細分人群差異化、用戶注意力泛娛樂化都在影響著游戲營銷的玩法。未來,更多明星、品牌跨界、電競、影視綜、音樂內容的加入,會在游戲品牌曝光,反哺競價增長等方面實現品牌轉化效率的提高。
舊時代正在結束,新時代正在開啟,基于流量,長于內容,成于產品,巨量引擎已經成長為足以攪動互聯網商業格局的巨頭,其解決營銷問題的步伐不能停下,未來他們依然需要在更重的商業模式,更廣泛的基于流量的生態連接中找尋最具價值的方法。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