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年度市場計劃,我可以想象大家的心情,有著說不清的五味陳雜,但確定不是喜歡,我也是。我們常常會用復雜的Excel表格統計覆蓋人數、場次、預算、ROI。很多公司還需要花式PPT,圖文并茂的在各種大會小會上討論。有時候我們心知肚明做計劃就是走走形式,到了具體要執行的時候,要不就是沒費用,要不就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我最高紀錄的“計劃馬拉松”是當年在IBM市場部的時候。連續7天的電話會議,每天12小時,全方位、立體式做計劃,先戰略后戰術,然后接受來自總部、區域、各項目組的review(吊打)。后來去了其他公司,終于不用靠體力打持久戰了,起碼形式上大有簡化。
一般來說,計劃包括去年重點項目的簡單總結與分析,然后把明年想做的、可以做的activities, campaigns,programs統統羅列出來,加上考核指標和執行時間,分配好費用預算后就等著各種老板的審批。這樣的計劃大而全,“品效合一”一樣不能少。
比如“品”里面少不了時下熱門的抖音和直播,傳統的有行業媒體投放、公關活動、品牌聯合、KOL合作等。“效”里面有能挖商機的Roadshow、展會、SEM…做完交給CEO、CFO后,如果各位老板面有難色的說;“哎呀,費用不夠”。那就砍掉一些新種類,減少點投放頻率,重新算算費用再提交。還嫌多?再減唄..
以上兩種,不管是復雜的從戰略到戰術,還是直接列具體執行項目,都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最讓人痛苦的是,做好了計劃卻發現這些文檔、表格在匯報后很多就不再被打開了。具體做什么,該怎么做,還是跟以前一樣,臨時做計劃報審批,要么就是直接聽老板和銷售的,臨時贊助或參加活動也是常有的事。
你所在公司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為計劃而計劃?
但,不做計劃也不行,特別是我們做市場總監的,總要明確工作目標,給團隊一個方向,給管理層支出預算以及回報預估…于是,主要的矛盾集中在“計劃年年做,卻總是無法落地”這個問題上。
在過往近20年市場營銷經歷中,我經受過各種計劃的煎熬。但這幾年在和很多優秀的初創公司創始人CEO溝通分享中,不斷思考,如何讓我們市場人的工作更加務實并有價值?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如何做計劃”,就是我這些年來的思考與總結。我知道我們群里的各位同行都來自不同的行業,公司的規模與經營狀況等各不相同,所以計劃沒有不需“定制”的“標準版”。
我想跟大家從市場計劃需不需要做戰略規劃談起,然后探討下執行計劃以及ROI的設立。我們還會探討下市場費用預算以及市場部的考核機制,最后是一些小提醒。希望對您所啟發與幫助。我們先來看看大家“務虛”的戰略問題。
PART 01
市場戰略計劃
關鍵詞:營銷目標、重點投入、信息屋
談到這,大家不要以為我會跟大家分享IBM著名的BLM模型,并不會。我雖然非常贊同BLM的思路,但是在年度市場計劃中,我并不認為需要太教條的從0開始做市場環境、競爭分析等分析。事實上,這些數據與分析是要有,但這些也是日常市場人了解業務蠻重要的一部分,并不要在年底的時候再來補功課,花時間不說,難免會成了形式主義。
另外,如果大家所在的企業之前已經做過三年規劃,也有明確的企業戰略, 公司的產品與市場環境并沒有太大的變動,那只需要簡單的更新。比如做人力資源SaaS服務軟件,市場一兩年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也沒必要每年都興師動眾地重新做戰略規劃。但是,如果從來就沒有做過戰略規劃或者想重新定義戰略方向的企業,那么在計劃的時候,還是要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考慮:
1)業務能力與市場潛力分析,并與CEO、銷售負責人達成共識,重點投入。

這個表格是市場投入的一個參考指標,比如哪個行業屬于高增長市場,哪個區域屬于保持 …這將成為后續預算投入的重要參考因素。
優先級是市場戰略需要考慮的問題。把資源優先投入在可能產出最高領域上。比如根據分析給現有的客戶做優惠置換新品的效果最好,那么重點投入在現有客戶上,通過口碑讓更多的潛在客戶了解,有效的打開局面。
2)簡單結合市場大環境以及競爭優勢,及時更新自家現階段的優勢定位。
比如說找定位,舉個例子。一家國產IT企業,之前都是和國外幾個大的廠家PK,國內競爭雖然兇殘,但是自家的銷售勤快,渠道鋪得好,產品也不錯,所以業務發展的還不錯。
這幾年,國外競爭對手的產品研發與制造速度已經跟不上國內新零售、大健康行業的快速發展了,再加上現在中美關系的變化,業務快速增長。當然,競爭對手也嗅到了這個機會。所以企業將競爭優勢集中在靈活應對各種業務場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而不是性價比、質量可靠這些發展第一階段的訴求了。市場的推廣目的和節奏、打法也要因此而變。
3)明確市場營銷目標并制定發展規劃。
從下面開始的市場計劃,我會以軟件企業為案例(屬虛構,也因此寫得比較虛,僅供參考)跟大家談談從具體怎么做方案。

那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營銷的規劃可以分步驟分階段有不同的重點。

4)有了方向,再有了執行步驟,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營銷的方式把公司的定位傳播出去。
關鍵是對內、對外傳播一致的信息。比如這家軟件企業下圖用這樣的信息屋:

品牌信息屋對于接下來一年的市場執行非常重要,可以說所有的活動主題、內容營銷都可以圍繞這個大的屋子的內容來傳播。當然,信息屋里面還能再細分再加層。每個Campaign也可以有信息屋,這個內容我們在執行里面再細講。
PART 02
執行計劃
關鍵詞:Campaign,ROI
有了目標、落地路徑以及統一傳播的內容框架,那么接下來就是把各項規劃落實到執行計劃。比如按照上面提到的三大目標,將目標細化,羅列匹配適合的營銷手段。

內容很多,對不對,但也可以先找優先級,再細化。
1)先處理大項目,重要Campaign做好計劃與方案。
就好比要把石頭和沙子全部放到瓶子里,裝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先把大的石頭放進去,然后再填沙子。這樣做還能提前敲定重點項目的費用預算。
比如公司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新的產品發布,那么新品發布巡展將是重頭戲,那么這個活動的策劃變成一個大項目來做計劃。Campaign和市場活動的計劃最關鍵是時間規劃以及責任人分工。如果需要外包給乙方執行公司的,可以共同計劃與完善。
2) 其他各分類別活動執行計劃以及預算/衡量指標等。
重點項目計劃完善后,就可以開始計劃上面列出來的其他項目了。一份可執行的市場計劃需要包括目標,營銷類別,具體的方式,優先級,執行時間,費用預算,考核標準等方面。
其中具體執行目標和如何考核回報最為重要。還有營銷要有效,需要打組合拳。整體的規劃有助于讓用戶在不同的觸點(Touch Point)接觸品牌,產生關注和信任,最終促成交易。這也就是客戶體驗全周期的整體規劃。是的,B2B也有客戶生命周期管理。
PART 03
營銷預算
關鍵詞:科學設計、結合業務現狀
從年度計劃預算的具體執行方式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
1) 財務部門從業務發展的角度,分給市場一定比例的市場預算,“看菜吃飯”層層分解。
說到這,先談談很多企業CEO關注的話題:營銷費用占營業額的多少才比較科學?這個題目放在過往、傳統營銷年代,是有經驗值的。比如10年前不成文的行規(至少在外企),B2B行業市場營銷費用占公司營業額的2%-5%,B2C占營業額的10%-15%。當然這這只是個平均經驗值,不一定有參考價值。
到了具體的公司,每家企業每個行業的銷售收入都不一樣,除了銷售額,要考慮公司營業狀況,利潤變動,以及往年市場營銷產出等。數字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數據作為決策依據。比如針對上年的市場執行結果的歸因分析,還可以通過模型結合財務數據、銷售渠道、客戶類別做綜合預算。
市場預算也與公司所處的階段有非常大的關系,比如正在起步期,也拿了大筆融資,那么砸錢來做市場聲量合情合理。如果是到了穩步發展期,品牌知名度也很高了,那么市場的投入可以相對集中在有產出的商機挖掘上,投入會少一些。拿到了財務預算,可以按照前面說的,先把一定要做的產品GTM、Campaign計劃算進去,然后根據業務ROI要求,選擇合適的營銷手段。
如果是跨國企業或者有多個分公司,或者有行業或大客戶類別的細分,那還需要在籌劃完公司大活動之外,按照所占的銷售份額等綜合考慮,把預算分配下去做詳細的執行計劃。
2) 把想做的列出來,從ROI出發,從各個區域或者業務角度出發,提需求,報預算。
這也是大多數公司做市場費用預算的方法,這種做法最痛苦的就是屢次被“砍費用“。解決方法只有在預算的時候,想清楚哪些是帶來品牌知名度,沒有快速有回報的;哪些是快速產出商機的,并如何證明可以獲得預期的回報。
做到盡量有備而來,這樣即便因為各種原因費用被砍的時候,可以按照業務需要快速調整。下面這個表格是按照前面執行計劃做的費用預算:

一般來說,品牌是長線投入,中等規模的企業,品牌投入的占比不超過40%。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到底是那種方式更好?不好說,從上至下減少了來來回回溝通交流的時間,缺點是限制了創新。自下而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但是拉鋸和博弈戰。最好的辦法兩種方法都采用,互相結合與平衡。
預算管理是整個市場計劃中最難的一部分,有投入才有回報這是真理,沒有費用做營銷不現實。但是投入較少的費用,帶來了極高的的銷售收入是優秀市場總監的價值所在。
PART 04
市場部績效考核
關鍵詞:工作完成度、商機、銷售額
在制定執行計劃的時候,每一個執行項目都要有明確的產出預估(ROI)并考慮SMART原則: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量化的)
Attainable(有機會達到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ound(有時間限定的)
我簡單列一下前面說的的產品推廣、品牌公關、商機管理可用的定性與定量指標。

除了目標,市場部也需要做績效考核。建議從工作完成情況、商機(間接銷售)績效和獎金(銷售認可的市場貢獻)等幾個維度來激勵員工。
1) 工作完成度:這是基本的工作考核。從每個項目是不是達到了目標,完成質量,同事們的反饋等來評估。
2) 績效:商機目標是數字營銷的一個重要考核標準。市場人員通過策劃各種Campaign來挖掘有效的銷售線索,經過銷售認可后,變成為確認的商機。根據商機的完成率考核績效。
3) 獎金:直接和銷售轉化相關的目標。比如公司、區域、所負責行業的銷售完成情況,有的企業還為市場人員帶來的銷售轉化預留一部分提成。
每個公司根據業務重點針對三個考核標準給不同的權重。有了目標與激勵機制,市場營銷團隊的工作更加有目標性,主動性與效率自然也不會太差。
PART 05
容易被忽略的
關鍵詞:第一季度計劃、銷售的反饋
年度計劃和第一季度的計劃是有重合的地方,也就是說在制定戰略計劃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第一階段就要落地的部分。這個時間本身就因為中國春節有效的工作時間縮短,如果沒有快速的制定落地計劃,往往會錯失了第一季度的營銷推廣工作。
雖然客戶在第一季度的采購不旺盛,但是營銷工作不能停。大型的市場活動、公關活動、路演等一般都不安排在這個階段。一季度的市場費用是四個季度中一般是最少的,重點可以考慮做客戶關懷與反饋、KOL推廣、自媒體推廣等,也可以在這個階段嘗試做一些小范圍的創新,跟別人的淡季打個時間差。
另外,一個好的市場計劃,需要平時對銷售現狀非常了解,對市場的觀察與分析,對于用戶需求的深入了解。所以,在整個做計劃過程中,都需要緊密的與銷售部門溝通,共同探討戰略方向,計劃是否能夠幫助銷售實現業務目標,時效性與可執行性如何等等。
脫離銷售談市場計劃就是閉門造車。花多點時間去一線見客戶,會讓計劃更容易落地。
好了,說了這么多,簡單做個總結。
#1:市場計劃需要戰略,但是不能太形式主義。可以重點考慮目標市場并根據公司/產品定位來做傳播計劃。
#2:有了戰略方向,做整合的市場計劃,并考慮如何有效地分配市場資源。
#3:市場營銷的各項計劃都必須是可衡量可復制的,團隊的績效考核同樣不能忽視。
#4:最后,在做年度計劃的時候別忘了馬上要開始的第一季度。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