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邊,眾多品牌與奧運健兒、國民一起破解營銷,爭奇斗艷。一條短視頻,一個熱點冠軍評論,甚至是一個奧運表情包,都正在將奧運的需求滲透到所有觀眾的心中。那么,在這個消費選擇琳瑯滿目,線上和線下營銷傳播都在分散爭奪消費注意力的時候,就更難搶占用戶心智了。而且,如今的用戶似乎都沒那么“傻”了,消費決策還應該怎么做呢?
一、在囚籠下的消費決策
如今,社交、社區、視頻等媒體已經成為品牌傳播的熱門賽道。尤其是種草模式,品牌已經在各大社交媒體網站布局了一批又一批的在線評論,試圖通過口碑傳播,幫助決策以及引發購買行為。這種評論以及一些真實測評,早已以驚人的信息數量填充進消費者的大腦,讓其對信息的支持和干擾難辨。
對品牌來講,理解消費者的決策難易,有利于品牌重新審視品牌建設。品牌信息極度碎片化,新消費品類也層出不窮,看似是精準細分消費需求,但是,這屆消費者貌似跌進了囚籠,決策好像更難了。
互聯網的透明性、虛擬性讓品牌評論信息更具有干擾性。相比實體購物情景,在線消費決策具有正面和負面信息,消費者面對此種情景,不得不權衡多方觀點,包括沖突觀點、偏見觀點、匿名觀點、模糊觀點等,干擾購買決策使其變得困難。
品牌網友評價的正負情感矛盾性也加大了購買決策困難。比如“衣服款式好好看,但就是線口封邊有一點小瑕疵,質量還是不錯的,但是想到伴侶很喜歡,就懶得退了”,此評價包含著好壞客觀性,也有來自情感的矛盾復雜性。再如,同一個品牌信息,就會有不同的種草信息說“質量很好”、“質量一般”、“有瑕疵”這些矛盾的信息使得消費難以抉擇。當褒貶不一的品牌評價與消費者內心決策意愿產生矛盾、碰撞的時候,消費決策困境就產生了。

二、當今的品牌使消費決策更容易了嗎?

三、作為品牌的你,該怎樣縮短消費決策?
就像縮短消費決策,品牌可以在消費者心中設定一個錨,在消費者心中種下心理預期,一但往后的品牌策略發生調整,消費者也更容易接受。接著善于運用百分比,讓消費者在數字和百分比中做出最優決策。如果想要讓消費者感覺數字大一些,品牌就應該強調數字而不是百分比。最后,品牌的基礎功能依然需要回歸識別和區分,當今過多新品牌新品類的情景下,更需要降低消費者認知成本,否則品牌就會在茫茫信息中淹沒,沉淪。
結語:作為消費者的你、我、他,也許都不希望在商超逛一整天,卻找不到自己想買的商品。品牌最終的目的始終是降低消費認知成本、增加決策效率,這也正是為品牌帶去價值,而不是榨取空洞消費者價值的品牌修行。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