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定位誕生。“定位”最為重要的貢獻是在營銷史上指出:營銷的競爭是一場關于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也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
20世紀80年代:營銷戰。而里斯早年的從軍經歷為他們的營銷思想帶來了啟發:從競爭的極端形式——戰爭中尋找營銷戰略規律。1985年《商戰》出版,被譽為營銷界的“孫子兵法”,其提出“防御戰”“進攻戰”“側翼戰”“游擊戰”。
20世紀90年代:聚焦。艾.里斯以一個簡單的自然現象給出了答案:太陽的能量為激光的數十倍,但由于分散,變成了人類的皮膚也可以享受的溫暖陽光,激光則通過聚焦獲得力量,輕松切割堅硬的鉆石和鋼板。企業和品牌要獲得競爭力,唯有聚焦。
21世紀:開創新品類。2004年,艾.里斯與勞拉.里斯的著作《品牌的起源》書中指出:自然界為商業界提供了現成的模型。品類是商業界的物種,是隱藏在品牌背后的關鍵力量,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分化誕生新品類,進化提升新品類的競爭力量。他進一步指出,企業唯一的目的就是開創并主導新品類。
企業開創新品類之前必先找好競爭對手作為參照,企業普遍存在三種問題,
- 沒有競爭對手。
- 找錯競爭對手。
- 不知誰是競爭對手

那么如何找競爭對手呢?有以下三種方法:
1. 在老品類中找。
2. 在跨行業中找。
3. 在多品類中找。
判斷合適的競爭對手有兩個關鍵:
1. 新品類對老品類市場,能否產生明顯的特代性。
2. 品類對手的市場,是否足夠大。
為新品類定位的九種方法:
1.對立定位:也就是說找準競爭對手的優勢中的劣勢進行定位,從老品類中爭取更多的顧客贏得更多的生意,實現快速的增長。
我們常見的一些采用此方法的企業:可口可樂(定位于正宗可樂)——百事可樂(年輕一代的可樂)。奔馳(等我終極乘坐機器)——寶馬(終極駕駛機器)。
2.搶先定位:通常小企業開創新品類的產品推向市場時,由于初 期缺乏體系化,落地化的品類戰略步驟。此時大企業可以通過兵力優勢,搶先占據心智。我們常見的品牌:喜之郎搶占果凍品類,健怡可樂搶占低熱量可樂,美的搶占空氣能熱水器品類,高露潔在中國搶占防蛀牙膏品類。
3. 占據特性:一個品類中存在很多品類特性,占據最首要特性為上上策。例如:牙膏,在人們心智中防蛀是首要的特性,因此什么美白,清新口氣,止血等都不能成為牙膏中的第一品類。兒童牙膏在購買者心理安全才是第一特性,因此什么防蛀,美白,清新口氣也都成不了兒童牙膏中的第一品類。
4. 聚焦業務:水平方向做減法,垂直方向做加法,聚焦有助于優化運營,有助于建立專家品牌。例如我們常見的:新巴克(外賣咖啡連鎖),必勝客(全國性披薩連鎖),多米諾(宅送披薩),小凱撒(外帶披薩),樂凱撒(榴蓮披薩)。
5. 開創新品類: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如果你不是第一品牌,那就設法成為第一。例如:百度第一個中文搜索引擎,可口可樂第一個可樂飲料品牌,麥當勞第一個漢堡連鎖品牌,肯德基第一個炸雞連鎖品牌,紅牛第一個能量飲料品牌。
6. 推出新一代:替換競爭對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出新產品。例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日本兄弟標簽打印機——中國WEWIN智能標簽打印機。
7. 關聯定位:如果你不是第一,那要盡早占據第二的位置。例如:伊利牛奶——蒙牛牛奶,安飛士租車:安飛士在租車行業只不過是第二,為什么還找我們?我們工作更努力。北用友,南金蝶。標簽打印機國外品牌:日本兄弟,美國貝迪,國內品牌:中國WEWIN。
8. 非可樂定位法:把產品和已經占據潛在客戶心智的品牌聯系到一起。也就是說在老大和老二的市場份額里分一杯羹。最典型的案例:七喜(非可樂),五谷道場(非油炸方便面)。
9. 重新定位競爭對手。例如:金山毒霸(付費殺毒軟件)——360(免費殺毒軟件),邦迪(橫掃德國拜爾斯道夫等創可貼品牌)——云南白藥(重新定位邦迪無藥的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