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啥重要的?
在創業的第一個10年里,我都不認為這是什么問題,我最關心的是業務,其次是財務和管理。企業文化,那是肚子吃飽之后再去考慮的事。
后來我慢慢了解到,企業文化不是掛在墻上的照片,不是企業網站上的自我標榜,不是帶著員工喊的口號。企業文化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它關乎生產力。
文化可以體現為一種氛圍,任正非說氛圍是重要的管理資源。一個有文化的團隊,就不會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華為基本法》里就點透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可以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于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所以,文化無所不包,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任正非說,“企業文化表現為企業一系列的基本價值判斷或價值主張,企業文化不是宣傳口號,它必須根植于企業的組織、流程、制度、政策、員工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之中。”
華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務文化,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文化。它是基于客戶需求導向的、高績效的、靜水潛流的企業文化。
華為文化承載了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使得華為的客戶需求導向的戰略能夠層層分解并融入到所有員工的每項工作之中。不斷強化“為客戶服務是華為生存的唯一理由”,提升了員工的客戶服務意識,并深入人心。 通過強化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價值評價體系和良好的激勵機制,使得我們所有的目標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通過一系列的流程化的組織結構和規范化的操作規程來保證滿足客戶需求。由此形成了靜水潛流的基于客戶導向的高績效企業文化。
如果你理解并認同任正非所說,那你就自然明白企業文化為啥那么重要了。
對華為來講,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從根本上靠的是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這就像一個人,如果沒有大腦的清明,光身強力壯是沒有意義的。
那么,華為企業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

1、責任意識;2、創新精神;3、敬業精神;4、團結合作精神。
你看,它們是不是每個企業都應該具備的?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離不開高績效的推動,這點體現在人力資源上,就是強調責任感。每個員工都應該做好本職工作,而作為管理干部,更需要以身作則,用責任結果說話。
而創新精神非常關鍵,你理解的創新是什么?創新不只是意味著技術上的領先,創新的概念沒有那么狹隘,實際上,創新的內涵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無不依賴于我們對“頭腦中挖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的挖掘。
任正非說,要善于識別那些有進取心、有強烈敬業精神的人。敬業精神是對所有員工的基本要求,公司上下,從老板到員工,都應該認真對待工作,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不然的話,企業又談何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呢?
前三個都容易理解,本文重點講一講第四點“團結合作精神”,我覺得,每一個老板和管理者都需要真正領悟這個精神。
畢竟,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團結就沒有力量。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質、高境界和高度團結的隊伍”,《華為基本法》中明確指出,隊伍的團結非常必要。
特別是對于高層管理者,他們應當做到“傾聽不同意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任正非也強調過,華為公司的唯一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術是開放。
企業成功有兩個基礎,一個是方向大致正確,一個是組織充滿活力。如任正非所說,團結有助于對組織的激活:
我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并首先從團結我們身邊的人做起。為此,公司常務董事會對員工群體的狀態與需求進行了討論分析,認識到由于在領導觀念,管理作風,工作氛圍,以及任用、授權、激勵等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部分在職員工沒有得到充分激發,還導致一些本可以為公司繼續創造價值的員工選擇離職,或剛到45歲就申請退休。

團結不僅是品質問題,也是理智和能力問題。腦筋不清楚的人,既認不清團結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怎么去搞好團結。
作為組織者,你要主動去跟別人握手,要去跟別人溝通,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增加了解,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在這種進取、團結的文化環境中,每個人都能保持激活的狀態,發揮自己的能量,彼此連接、協同和合作,就是集體奮斗。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